秋风习习,金桂飘香。
11月3日至4日,上海。“知识产权保护的国际视野”国际研讨会在此举行。这次会议由最高人民法院和世界法学家协会(WJA)联合主办。
研讨会吸引了奥地利、波兰、捷克、菲律宾、巴基斯坦、尼日利亚等国30余位法官、学者、律师和法律界人士的积极参与,他们和60余名中国同行一起,交流分享有关知识产权保护的思考与感受。知识产权法院、专利、著作权、网络技术、电子游戏的法律问题……这一天,研讨会的议题一个接着一个,讨论一场接着一场。
3日下午6时许,会议代表刚刚从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参观归来,顾不得整整一天的劳顿,WJA主席亚历山大·贝洛拉维克等5位代表欣然来到下一个会场,脸上看不出一丝疲惫。在他们一一落座之后,由最高人民法院外事局局长刘合华主持的媒体集体采访正式开始。新华社(网)、中新社(网)、中国知识产权报、《中国审判》杂志社、上海电视台以及人民法院报等媒体参与了此次集中采访活动。
知识产权法院成立值得期待
此次研讨会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宋晓明详细介绍了知识产权法院的中国探索,并且透露,北京、上海和广州三地的知识产权法院将在年内完成设立。中国加强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这一举措引起了外方代表的高度关注。
当记者问到,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中国与其他国家有哪些不同时,亚历山大·贝洛拉维克主席立即指出,中国引入并建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做法,体现了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更加重视和大胆探索,值得法律界关注和期待。他说:“的确,当前中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有其特殊性,与其他国家存在一些差异和分歧。但我们有趣地发现,中国选择的司法保护体系、做法更加灵活,更加务实。”
近年来,在经济建设等各个领域,中国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亚历山大·贝洛拉维克主席特别期待中国与国际社会有更多的沟通,而此次研讨会就成为了一个很好的契机。
WJA原名为“通过法律维护世界和平中心”,始创于1963年。该协会旨在为国际社会建立一个自由、开放的平台,以便世界各国的法官、律师、法学教授及其他法律工作者能够互相沟通、彼此合作。近年来,该协会与最高人民法院合作,先后于1989年、2001年在中国举办了世界法律大会等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案例指导的作用日益显著
兼任WJA教授协会主席的卡雷尔·克利马教授的职务是布拉格城市大学法学院院长,宪法法律是他十分擅长的研究领域。此次研讨会上,他主持了“知识产权与文化繁荣”专题的研讨。当本报记者请他谈谈对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印象时,他特别提到了中国法院重视案例指导给他的感受。
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每年向社会公布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典型案例,克利马教授对此十分关注并大加赞赏。“对于学者来说,我们发挥的最典型的作用就是对各个国家的法律体系进行比较和分析。这几年,中国越来越多地注重并实践案例的指导作用,这就意味着司法可以依据鲜活的法律事件不断进行调整,充分发挥法官的创造性。”他认为,对于中国这样的成文法国家来说,更加重视案例的运用将有利于法律更好地实施。
进一步加强合作交流
接受采访中,外国代表一致表示,这次在上海举行的研讨会给大家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交流平台。
来自巴基斯坦喀什米尔高等法院的大法官萨达尔·阿卜杜尔·哈米德·汗表示,中巴两国有着长久的友谊,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可以进一步依赖双方的合作解决问题。
新媒体时代自媒体活跃,随之而来的侵权行为、侵权现象也愈发广泛。来自捷克的律师维特·霍拉斯科博士对此深有体会。他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很多国家都面临这个问题,但因为很难确定具体的侵权人,尤其是服务器的运营商面临什么样的责任,导致问题难以解决。在类似知识产权保护新的领域,中国和其他国家一样需要进一步研究探讨并加强合作。
尼日利亚首席大法官、最高法院院长阿罗玛·玛丽安·穆克塔女士坦言,计算机、互联网对于尼日利亚来说还是个新事物,知识产权方面的案件虽然数量有所增加,但整体依旧不多。她表示:“参加这次研讨会主要是来学习的,我们将借鉴中国的经验,为尼日利亚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做好充分的准备。”
“时代发生了很多变化,国际法律界必须重新审视中国,看到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的进展。比如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就是非常清晰的范例。” 亚历山大·贝洛拉维克最后说,“中国为保护知识产权做出了很多努力,国际法律界非常尊重并且应该尊重中国的努力。”(记者 卫建萍 通讯员 陈凤)
来源:人民法院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