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高人民法院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
新闻媒体见面会上的讲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 陶凯元
(2014年4月21日)
各位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
大家上午好!很高兴与大家相会在美丽的羊城。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这万象更新的阳春时节,我们即将迎来第14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今年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的主题是“保护·运用·发展”。为此,最高人民法院制订了详细的宣传周活动实施方案,将通过这一周集中展示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状况和进展。今年的知识产权宣传周新闻媒体见面会之所以选择在广州召开,是因为近年来广东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已成为展示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就的一个重要窗口。今天同时启动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广东行”活动,也将从侵权损害赔偿证据、互联网领域知识产权保护、设立专门法院的探索以及司法保护与行政保护的对接等多个方面,向大家全面介绍广东省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情况。借此机会,我向各位简要介绍去年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总体情况。
2013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的核心目标,坚持服务大局、司法为民、公正司法,深入贯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依法审理了大量涉及专利权、著作权、商标权以及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等方面的知识产权案件,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促进了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同时,积极参与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了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成果,树立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良好形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主导作用进一步增强
一是依法公正高效审理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2013年,全国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各类知识产权一审案件100399件,其中民事一审案件88286件、行政一审案件2901件、刑事一审案件9212件,分别比2012年增加5.29%、0.07%和下降28%。通过依法公正高效审理大量知识产权案件,制止和打击各类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切实维护了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公平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
二是继续贯彻“加强保护、分门别类、宽严适度”的基本政策,依法保护各类知识产权。为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重加强了对基础前沿研究、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技术成果保护,推动技术突破和技术创新;为培育品牌竞争新优势,促进品牌创新,加大了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坚决制止假冒商标、恶意抢注等行为;为推动文化繁荣和产业发展,加强了对优秀文化资源、文化创新成果和新型文化产业(行业)的保护;为营造公平诚信的市场环境,激发市场活力,重点打击了仿冒、虚假宣传、侵犯商业秘密等不正当竞争行为;为维护权利人利益,进一步加大了损害赔偿力度,强化举证妨碍制度的运用,正确把握法定赔偿和酌定赔偿的关系,提高损害赔偿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三是进一步优化知识产权案件管辖布局。截至2013年底,全国具有专利、植物新品种、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驰名商标案件管辖权的中级人民法院分别为87个、45个、46个和45个;具有一般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为160个,具有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纠纷案件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为7个。稳妥推进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试点。截至2013年底,共有7个高级人民法院、79个中级人民法院和71个基层人民法院开展了试点工作。明天,最高人民法院将在广州召开知识产权审判“三合一”改革试点工作座谈会,全面总结经验和做法,分析存在的问题,并部署下一阶段的工作。
二、知识产权司法调研力度进一步加大
2013年,人民法院紧紧围绕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创新调研方式,找准调研切入点,大力开展审判调研,及时总结好经验好做法,解决热点难点问题。
一是及时出台有关司法解释和加强工作指导。为规范专利代理人参与专利民事诉讼活动,2013年1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了《关于印发中华全国专利代理人协会推荐的专利代理人名单的通知》;为确保新修订的商标法的正确实施,最高人民法院及时制定并发布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商标法修改决定施行后商标案件管辖和法律适用问题的解释》。
二是深入研究审判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2013年3月召开了全国法院第三次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4月举办了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庭长研讨班,紧密结合知识产权审判实际,分析当前热点难点问题,部署安排下一阶段工作任务。
三是积极建立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失职要问责、违法必追究的管理体系,严格规范和监督审判权的运行和自由裁量权的行使。此外,加强审判流程管理,对审判工作的重要流程和重要环节进行跟踪监督,实行结案定期通报制度,加强均衡结案,提升审判质效。
三、知识产权司法公开进一步推进
2013年,人民法院积极推进阳光司法,加大司法公开力度,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对司法工作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提高司法透明度。
一是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络公开制度。最高人民法院成立了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上网协调工作小组,并发布了《人民法院知识产权裁判文书上网公布暂行办法》,实行上网情况定期通报制度,大大提高了裁判文书的上网率。截止2013年底,全国各级法院通过网络公开生效知识产权裁判文书已达61368份。
二是积极推进重大案件的深度公开,对于社会关注度高的案件,以“全媒体”形式对案件审理进行全景展示,不断提高司法公开的深度和广度。例如,最高人民法院组成由副院长奚晓明大法官任审判长的“五人合议庭”审理奇虎公司与腾讯公司不正当竞争纠纷案,通过电视、报纸以及网络充分公开庭审的全过程,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
三是不断拓宽司法公开渠道,通过直播庭审、邀请人大代表旁听知识产权案件庭审、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发布司法保护状况白皮书和典型案例等方式,全面公开知识产权案件审判情况和知识产权审判资讯,回应社会关切。
四、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素质进一步提升
最高人民法院高度重视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建设,以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为方向,积极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充实知识产权法官队伍,提升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能力和水平,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业务过硬、作风优良、公正廉洁的高素质知识产权法官队伍。
一是大力加强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建设,打牢知识产权审判的基层基础。
二是加强知识产权法官队伍的司法能力建设,运用专题培训、专题研讨、在职培养、交流挂职、庭审观摩、建立知识产权保护实践基地等形式,不断加大对知识产权法官的教育培训力度,扩大培训覆盖面。
三是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狠抓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司法作风建设,要求每一位审判人员都要有直面问题的勇气,以整风的精神查找作风中的缺点和不足,把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到实处。
2014年是人民法院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将紧紧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的工作主线,全面深化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不断提高知识产权审判质量和效率,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知识产权司法案件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为此,将在以下四个方面着力推进:
一、继续加强知识产权审判监督指导,进一步规范法律适用,探索完善中国特色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
二、以执法办案为第一要务,依法妥善审理好各类知识产权案件。
三、大力开展调查研究和业务指导工作,及时起草和出台司法解释、司法政策,适时开展关于专利侵权认定、涉外定牌加工、商业秘密、知识产权诉讼证据规则、互联网领域竞争、涉外知识产权审判、知识产权商业维权等重点课题的调研。
四、在中央有关部门的领导下,抓紧进行顶层设计和统筹规划,积极推进知识产权专门法院的设立,。
最后,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对各位记者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一直以来,广大新闻媒体界的朋友们为推广知识产权理念、建设知识产权文化作了大量工作。诚挚欢迎大家多到知识产权审判的第一线走一走,看一看,亲身感受这些年知识产权审判的巨大变化,随时反映人民群众对知识产权审判的关切和期望,积极为知识产权审判的发展鼓与呼。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