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明年9月移交,但不会交由政府或政府间机构监管
据新华社电 美国政府机构14日宣布,将放弃对国际互联网名称和编号分配公司(ICANN)的管理权,不过不会把这一权力移交给联合国,而是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消息一出,美国舆论一片哗然。尽管有识之士指出,这是朝着解决互联网管理纠纷正确方向迈出的一步,但相当多的人指责美国政府屈服国际社会压力,担忧从此在网络运行上给予外国政府更多权力。
放权呼声渐增
ICANN是总部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一个非营利性国际组织,根据其与美国商务部签署的合同,ICANN负责全球互联网域名系统、根服务器系统、IP地址资源的协调、管理与分配。这意味着互联网的控制权在美国手中。
为此,包括欧盟国家在内的部分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一直呼吁,希望能将相关管理权移交给一个依法代表所有国家的国际组织,比如在联合国框架下新设一个管理机构。
本月讨论移交
美国商务部下属的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当天发表声明说,ICANN在1998年成立时,美国官方曾提出,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的管理者角色是过渡性的,并承诺将来让私有部门在“域名系统管理”中担负领导作用。
“启动移交进程的时机已经成熟,”美国国家电信和信息局助理局长劳伦斯·施特里克林说,“我们希望ICANN召集全球互联网界的利益攸关者制订合适的移交计划。”
ICANN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希望到2015年9月其与美国政府签署的合同结束时,能够将美国官方对ICANN的管理权移交给有关方面,但ICANN作为互联网管理机构的角色保持不变。
万维网联盟(W3C)等多个国际组织也发表声明,对这一消息表示欢迎。本月23日至27日,第49届ICANN会议将在新加坡召开,届时将会讨论管理权移交问题。
前提条件严格
必须指出的是,美国政府为移交方案设立了严格的前提条件,即移交给“全球利益攸关体”,不会接受“由政府或政府间机构主导的解决方案”,移交方案必须遵循保持互联网开放性等原则。换句话说,新方案将使得各方介入其中,对互联网实施松散的监管,这无疑让技术实力最强的美国依然能对互联网管理保持最大的影响力。
无论如何,正如美国互联网维权组织“公众知识”主席吉恩·基梅尔曼所言:“这是朝着解决关于如何管理互联网这一重要国际纠纷的正确方向所迈出的一步。”美国最大的电信运营商之一——韦里孙通信公司也发表声明说,把权力成功移交给现已成熟的多方利益攸关体系是促进互联网管理“及时、积极”的举措。
延伸
斯诺登事件加深国际对美监管的担忧
ICANN被认为是在互联网管理方面“美国的一把后门钥匙”。2013年,美国防务承包商前雇员爱德华·斯诺登披露美国政府秘密监控互联网项目,进一步加深了各国的担忧。
但在一些美国分析人士的眼中,诞生在美国的互联网,一旦离开美国的监管似乎就“活不了”。美国信息技术创新基金会的丹尼尔·卡斯特罗对美国要让出管理权痛心疾首。“斯诺登事件只是个借口”,卡斯特罗在一篇博客中写道,“美国商务部从来没有滥用过一次它对ICANN的监管权力,来帮助情报机构。”
按照卡斯特罗充满道德优越感的逻辑,美国人一旦放手,就将为“非志同道合者”操控ICANN打开大门。不过,很快就有美国商务部官员对媒体表示,美国政府的决定与斯诺登事件无关。
ICANN首席执行官法迪·谢哈德则表示不认同美国舆论界对于“移交”的种种担忧,并承诺提出一个“开放、包容”的移交方案,“不会危害互联网安全与稳定”。
资料
ICANN起源
互联网起源于美国,在90年代之前一直是一个为军事、科研服务的网络。在90年代初,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为互联网提供资金并代表美国政府与NSI公司(Network Solutions)签订了协议,将互联网顶级域名系统的注册、协调与维护的职责都交给了NSI。
互联网的地址资源分配则交由互联网数字分配机构(IANA)来分配。
但是,随着互联网的全球性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对由美国独自对互联网进行管理的方式表示不满,强烈呼吁对互联网的管理进行改革。
美国商务部在1998年初发布了互联网域名和地址管理的“绿皮书”,认为美国政府有对互联网的直接管理权,因此在它发布后遭到了除美国外几乎所有国家及机构的反对。
美国政府在征求了大量意见后,发布了“绿皮书”的修改稿“白皮书”。白皮书提议在保证稳定性、竞争性、民间协调性和充分代表性的原则下,在1998年10月成立一个民间性的非营利公司,即ICANN,开始参与管理互联网域名及地址资源的分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