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8月5日,北京市高、中级法院在全国率先成立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庭,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正式开始。时至今日,北京法院知识产权专业审判已经走过二十年光辉历程。
据统计,1993年8月至2013年7月,北京市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庭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行政案件6.2万余件,审结6万件,其中受理著作权案件3.8万件、专利权案件6000余件、商标权案件1.2万余件,年度收结案数量始终位居全国法院前列。随着中国加入WTO及“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作用日益凸显,社会公众知识产权意识不断提高,知识产权纠纷数量增长更快、类型更多、案情更复杂。20年来,北京法院审理了许多知识产权经典案件,近年来审理的腾讯公司诉奇虎公司“360”隐私保护器不正当竞争案、韩寒诉百度公司“百度文库”著作权案、安顺市文化体育局诉张艺谋、张伟平等侵犯“安顺地戏”署名权案等,都在国内外产生重大影响,取得了较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
经过20年的不断调整,目前北京市法院已形成了“一高、三中、十一个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庭及一个中关村法庭”的审判格局,尤其是2013年4月26日,成立了我国第一家以审理知识产权案件为主的派出法庭--中关村法庭,直接对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提供司法保障,具有重要意义。
20年来,北京市高级法院下发了十几部涉及传统著作权、专利侵权判定、商标侵权、反不正当竞争、特许经营合同、网络视频著作权、电子商务等领域的知识产权规范性文件,在规范案件审理、保障裁判尺度统一的同时,也引起了知识产权界的高度关注,对知识产权专业审判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并为立法提供了大量素材。此外,北京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率先实行的文书上网、庭审直播、委托调解等一系列举措,打造出了北京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品牌,不但有效地提升了知识产权审判水平,更广为社会所关注,形成了有北京法院知识产权特色的工作机制。
按照培养一支德才兼备的专家型法官队伍的目标,北京市法院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队伍建设,经历20年的发展,这支队伍从初建时的20几人,到现在已经有170余名政法编制、50余名书记员,不但培养和涌现出了全国劳动模范罗东川、时代先锋宋鱼水、“全国十大知识产权影响力人物”陈锦川、全国优秀法官姜颖、全国审判业务专家林子英等一批先进典型和专家型法官,还拥有一批办案能力强、经验丰富的老法官及一批高学历、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业务骨干。市高院知识产权庭还获得了由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颁发的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保护奖”,成为我国法院系统唯一获奖单位,是我国司法系统第一次获此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