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讨论
中国式专利泡沫是如何吹出的

 

在过去10年间,我国专利数量年均增幅超过20%,至2012年中国已成为世界发明专利申请数量第一大国。高增长的背后除了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更隐藏一些中国特色的政策推手,面对低转化率和低产业化率,专利已然变了味儿。在巨大的需求刺激下,专利代理市场也逐渐膨胀,并出现虚假宣传、不实承诺、挂名代理等众多问题。中国特色的专利泡沫在全国各地蔓延着。

大而不强

专利数量和质量的严重失衡

国家专利局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外发明、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三种专利授权量为671752件,较去年同期增长26.7%,使得我国累计专利授权量达到了6784762件。

在过去10年,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的专利申请一直呈大幅增长态势,年均增幅达到22.6%。去年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发布《2012年世界知识产权指标》报告显示,2011年,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来自国内外发明专利申请52.6412万件。继2010年超过日本后,2011年又超过美国(美国为50.3582万件),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发明专利申请国。

世界第一发明专利申请大国、600多万的专利总量、超20%的高速增长,这些都足以证明中国已是不折不扣的专利大国。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科技创新能力已经处于世界前列?对此,中国政法大学民商经济法学院知识产权法研究所所长来小鹏表示:“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的激增一方面说明我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战略的成功,但另一方面,市场如此高涨的专利热情,也存在着隐忧。”

去年底,汤森路透集团基于专利数据公布了“2012全球创新企业百强”榜,共47家美国企业、32家亚洲企业、21家欧洲企业上榜,中国公司无一上榜,与专利大国的身份极不相称。对于此现象,汤森路透中国区总裁刘煜在某网站访谈中介绍,该评选的核心标准是专利,目的在于衡量企业在专利创新方面的能力和影响力。谈到中国公司没有上榜,他感慨,2011年中国的专利申请量全球第一,但专利质量仍有差距。

而另一个专利申请大户高等院校的情况同样堪忧。教育部2011年发布的《中国高校知识产权报告》统计数据显示,按照平均计算,高校的专利转化率只有5%。

“这说明我们的专利运用能力、科技成果转化能力还有很大差距。专利的数量多不能说明什么,关键要看专利的商业化、产业化利用情况。”来小鹏强调。

全国政协委员杜黎明2012年的一份题为《关于促进专利产业化的提案》也指出,经过多年不懈的努力,我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体系已经基本建成并与世界接轨,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增长速度迅猛,我国已经成为世界知识产权大国。但专利产业化率却较低,仅为5%左右,而发达国家则为80%左右。

杜黎明认为,我国的专利质量不高主要体现在:发明专利数量较少,原创性发明专利数量更少;专利技术的严谨性和成熟度较低。这些都影响和限制专利的实施和产业化。

盲目竞争

政绩指标成专利发展指挥棒

2011年,国家“十二五”规划中首次将“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列入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综合考核指标体系,提出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要从2010年的1.7件提高到3.3件。

此后,各地也陆续出台专利发展规划,明确了量化的专利目标。浙江省提出,“十二五”期间,专利申请、授权总量年均增长15%,至2015年底实现翻一番。安徽省提出,到2015年,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3.4件。天津提出,“十二五”期间,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9件。

“各地现在已经形成竞争之势,将专利数量作为地方科技创新的政绩来标榜。”来小鹏表示,地方政府的推动是专利数量激增的主要原因。

据了解,不少地方政府都出台专门政策对专利申请进行了资助和奖励。《江苏省省级专利资助资金管理办法》规定:“国内发明专利的申请费、实审费,由省级专利资助资金资助50%,其余由申请人所在地市、县财政承担。”

一些科研机构和高校也对专利进行资助和奖励。如上海交通大学就规定:“专利申请与版权登记所发生的费用、发明专利授权后的证书费和三年内的年费、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授权后的证书费和当年的年费,由学校支付。专利授权后,发明专利每项奖励现金2000元,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每项奖励现金500元。”

“这些补助或奖励政策的本意是推动科技创新,但在实践中,由于政府根本不知道申请人的专利技术含量和成果转化情况,造成了专利数量的过度膨胀和质量的不断下降。”上海大邦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表示。

重申请轻应用

企业谋补贴致大量“注水专利”

专利制度通过给予发明者在一定时期内的市场垄断权,以获得经济利益来弥补创新所付出的成本。通过专利授权来诱发专利的产生,从而形成从“研发端”到“应用端”的推动力,这也是专利制度设计的根本目的。但从我国专利重数量轻质量、重申请轻应用的现状来看,已经严重偏离了制度设计的初衷。

上海交大知识产权研究中心主任陈乃蔚表示:“一方面是有些人通过申请专利可以获取国家给予企业的优惠条件,如高新技术企业。另一方面,有些地方申请专利的费用是政府补贴的,甚至全部免费。这也易使人萌生不申请白不申请的想法。”

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的常务副院长陈少峰表示:“我国许多企业都是为申请专利而申请专利,没有制定一套长期的战略规划,造成后期产品无法产业化。不少地方政府为鼓励科技创新对企事业单位的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全程买单,造成一些企业依靠专利 吃政府饭 ,压根儿不考虑专利的转化利用问题。”

国内领先的某刀具有限公司董事长柯先生坦承,政府资助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企业专利申请的积极性,确实存在一些企业为了拿“资助”去申请专利的情况,但这事情只要别做得太过了,一般也没有人去查。“大部分技术都没有很强的专业性,尤其是外观设计和实用新型专利没有什么技术含量,申请费用那么高,如果不是有政府补助,企业不会有那么大积极性。”

北京某资深知识产权代理人何先生透露,不少企业申请专利不是为了“使用”或“独占”,而是另有打算。“我们有的客户在提出申请获得受理申请书后,就可以拿着受理书去参加招投标,一般招标方都是认可的。有的企业申请专利就是为了以后申请高新技术企业或获得税费减免政策,还有的纯粹就为了宣传博个噱头。”

“高校也一样,一方面是学校对专利有奖励或资助,另一方面,专利也是评职称、争优秀的有力砝码。”何先生表示。

据了解,因为不少政府对发明专利的资助期是三年,三年后专利持有者要支付不小的专利维持费用,由于专利本身价值不大,不少企业三年后就放弃了这些专利,转而再寻找新的专利去申请。

包办包过

专利代理市场乱象丛生

政府资助、企业有热情,专利的数量就一定会提高吗?那些没有太多技术含量的专利是如何申请的?专利代理的存在就解决了这一问题。

目前我国已有专利代理机构870多家,包括涉外代理机构。近年来,我国年均专利申请的70%左右,是经专利代理完成的。专利代理以其专业性保证发明人正确地办理取得和维持专利权的各种法定手续,并具有细致简单、省时高效的优势。近年来专利代理机构通过多种形式发布专利信息,促进专利技术交易。但游云庭认为,专利代理的存在也助推了企业和院校“生产”专利的现象。

据北京东方汇众知识产权代理事务的耿先生介绍:“申请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的代理费用是1500元,你如果再交5000元,我们给你包过。申请发明专利的代理费用是5000元,发明专利因为有实质审查,所以通过比较难,要根据你的专利技术情况,一般保过费要4万元左右。”

当北京商报记者表示费用太高时,他表示可以通过其所在的代理事务所向企业所在区的知识产权局申请减免,申请费、公布费、审查费都可以减免70%。“个人和企业也可以申请减免政策,但你们自己申请会很难,因为我们比较熟悉系统流程,而且我们也有自己的关系。”

对于不少专利代理提出的“包过”,何先生表示:“专利申请最难的就是发明专利,一个发明专利的通过是要经过专利局的四五个环节,这四五个环节是由不同部门、不同的人负责,尤其是最后一个环节由专利局局长直接管辖的质检部门负责,所以专利代理说包过的,要么就是搞定了专利局长,要么就是骗子。”

“从我十多年从业经验来看,第二种的情况居多,不少代理公司都是许下包过的承诺,拿到钱就走人。因为发明专利的授权最快要两年的时间,所以有些代理人以收取包过金作为融资手段,拿着你的钱去投资,大不了两年后过不了再将钱还给你。”

“专利代理已经越来越向 规模化 、 流程化 发展,一个代理人每个月接的案子越来越多,大家都已经不考虑应用、不计后果地申请专利。专利代理市场的肆无忌惮和过度膨胀正折射出专利申请者的急功近利。”游云庭表示。

“断奶”之路

多措并举促进专利成果转化

陈少峰表示,要改变当前专利市场的乱象,应该改变现有的补贴政策。奖励和补贴应该向重大发明创造专利和有助于生产力提高的专利倾斜,不能再像现在这样,是专利就能享受补贴奖励。游云庭认为,应该完全“断奶”,取消一切专利补贴政策,这样专利申请才能真正回归到正轨上来。但业界普遍担心,一旦现有的专利鼓励和补贴出现较大变动,各地的专利数量将出现大幅下降,主管机构将背负很大的政绩压力。

来小鹏表示,应该建立起的专利协同运用体系。现在一些高校的专利难以实现产业化,主要是没有一个合理的渠道和方式,高校想卖专利,但找不到企业愿意花大价钱买,这就需要政府的积极引导和完善的信息平台。

作为全国文化、金融中心的北京在专利转化方面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早在2011年,北京市就成立了北京智能终端行业知识产权联盟。联盟中,既有汉王科技、北京创毅视讯科技有限公司等优秀的智能终端生产企业,又有北京邮电大学等实力雄厚的科研机构提供技术的研发和供给,还有专业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引导企业进行知识产权战略规划,跟踪行业发展动态。这种“抱团作战”的方式在促进专利转化实施、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取得了很好的成效。

来小鹏表示,当前我国专利转化的方式主要是转让和许可使用,现在也出现了一些新的方式,比如投资入股、质押融资等,应该在推动专利产业化方面多做新的尝试。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13-8-31 20:24:03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