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网北京8月28日讯 记者王晓雁 “上半年部分重要民生产品质量问题突出,质检部门查获的产品违法案件数量和涉案货值,前三名依次为食品类、建材类和农资类产品。”国家质检总局今日公布今年上半年产品质量和检验检疫情况,其中,出口产品自主品牌附加值不高,出口商品中约90%是“为他人做嫁衣”的贴牌产品。
进口法检商品短重情况严重。上半年,进口原油、进口铜矿、进口铁矿短重率分别达8.6‰、9.1‰、13.01%。其中,进口煤炭短重明显,短重重量110.2万吨,短重货值达1.59亿美元,且经常发生带有欺诈性质的短重案例。针对这种现象,各有关检验检疫机构按要求及时出具索赔证书,以维护我国企业的合法利益。
小型微型企业质量问题突出。上半年,产品质量国家监督抽查小型企业批次抽样合格率仍然是最低,为86.5%,同比下降2.1个百分点。无证生产行为更多地集中在小企业,建筑钢材、水泥、防水卷材等建材产品,而无证农资产品生产绝大多数也是来自小微企业。
缺陷汽车产品召回增长明显。截至8月20日,我国共实施汽车召回活动82次,涉及汽车产品199.9万辆,比2012年同期(51次,129.1万辆)增加了70.8万辆,增长54.9%。按召回涉及汽车产品总成划分,因发动机系统存在缺陷引发的召回数量最多,共56.3万辆,占召回总数量的28.2%。
互联网带来生物安全风险剧增。质检总局新闻办发言人陈熙同介绍,据统计,我国法律规定禁止携带和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有16大类,目前已有10类在国内电子商务平台均有公开销售,并试图通过跨境邮寄等途径非法进入我国。2012年,全国各口岸检验检疫机构共从进境邮寄物中截获禁止进境物1.5万批次,同比增长43.1%,其中检测发现有害生物1361种,同比增长26.6%,防控形势十分严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