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法院报讯 (记者 陈群安 通讯员 徐丹丹 魏 璐)两个著名考试辅导专家出的两套教辅资料都是对同一套英文教材进行翻译。因文章架构已定,主要关键词相同,翻译结果必然会有相似之处,怎么认定翻译作品之间是否侵权呢?
近日,记者从湖北省武汉市江岸区人民法院了解到,由于鉴定费用太昂贵,知识产权庭法官硬是当庭翻书“找茬”,一页一页比对了7天将侵权事实厘清。原、被告双方被这一举动“惊到”,主动庭外和解。
张某是外语界著名学者、考试辅导专家,出版了英语著作100余部;而马某是著名英语词汇记忆专家,出版的词汇类、翻译类作品非常畅销。
张某称,他花费大量时间与心血完成了著作《大学英语专业综合教程学习指南2》和《高级英语学习指南二》,马某未经许可在其主编的《英语专业综合教程课文辅导大全2》、《高级英语课文辅导大全2》两书中抄袭剽窃。
马某却称,自己并未抄袭张某的作品,两本书均是自己及团队独立创作完成。因双方所创作的辅导书都是针对大学英语教程里的英语原文进行的翻译,所以存在相似之处,亦是合情合理,并不构成抄袭。
如何认定翻译作品是否抄袭?双方向法庭提交各自的2本著作,以及原教材2本。6本著作共计2266页253万字,比对起来,工程庞大。合议庭起初想委托给专业机构进行鉴定,但发现多家鉴定机构没有鉴定翻译作品的经验,而且涉案图书字数太多,如果按字数收取鉴定费高达10万元,双方都不愿承担这么高的费用。
面对僵局,办案法官在开庭时对每一篇文章进行比对。上午9点开庭一直到下午7点,仅开庭就耗时7天,查清了整个案件的事实,涉案图书中相同、相似、不同部分均得以明确。
由于工作做得细,哪些只是类似,哪些涉嫌抄袭,原、被告双方心服口服没有异议。张某和马某都是翻译领域具有影响力的学者,之前相互认识,在法官的“撮合”下,双方都主动让步,达成了庭外和解,被告即时履行了和解协议。
据悉,此案也是该院知识产权庭受理的首例涉及翻译作品抄袭的案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