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梁平县玉竹工艺厂老板冯光俊收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寄来的110本“外观设计专利证书”。至此,他已拥有138项国家专利,被当地干部群众称为“专利达人”。手捧厚厚的一摞专利证书,冯光俊感慨:“吃过‘哑巴亏’,我才真正明白专利的作用。”
今年43岁的冯光俊,有双让人称羡的巧手。从小,冯光俊就跟着父亲一道,编织竹席、竹筐等竹编产品补贴家用,还经常用竹条编一些人物、花草等竹工艺品。1999年,他在老家明达镇福来村三组,开始批量设计和生产竹木工艺品,并于2010年创办了微型企业玉竹工艺厂,目前有工人25人,年产工艺品上万件。
去年,冯光俊发现,市场上有一种阴沉木雕刻工艺品仿冒了自己的设计,且售价偏低。“我卖5000元一件,仿制品卖4000元,我降到3800元,人家降到3600元。”
靠“降价”不是办法,这种“价格战”只会使市场更加混乱。冯光俊想找对方打官司,可是咨询律师后,他倒吸一口冷气:由于这件雕刻工艺品没有申请专利保护,如果打官司,拿不出可以让法庭采信的依据,自己只能吃“哑巴亏”。
自己的作品被别人仿制,却束手无策。去年底,冯光俊主动找到梁平县知识产权局工作人员,寻求帮助。“其实,我从2002年就开始申请外观设计专利,先后获得28项专利,但都是有关部门上门动员我申请的。”冯光俊说,“被动接受这么多年,这次,我真正认识到了专利对知识产权的保护作用。”
他一口气申报了130项外观设计专利和1项发明专利,目前,已有110项外观设计专利获得授权并取得证书。“有了这些专利,我的产品就不怕别人仿冒了。”冯光俊充满自信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