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位小朋友和一款亲子机器人互动对话。新华社发

中关村科技园主形象展区。记者 周小苑摄
从23日起到27日,第十五届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全面展开。6万平方米展览会、2000余家企业、50多个境外代表团……为期5天的科博会将为中国科技、经济发展路线图增添生动的新注脚。
6万平方米展区琳琅满目
与往届科博会不同的是,这回广大军事爱好者可去科博会现场一饱眼福了。超宽带技术穿墙探测雷达、中国首款穿戴式计算机……今年核工业集团、兵器工业集团等军工央企首次参展,带来了一系列领先技术成果。
首次参展的还有国家海洋局。“海洋科技展”带着200个科技成果和项目亮相,深水探测器、机器人、雪龙号科考船成为了此次的新看点。
在6万平方米的展会上,新成员的加入让中国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成果得到了更全面展示。
同时,一些参展的“老手”也有了更新的成果展示。本届博览会更加突出农业科技的展示,首次设立现代农业科技博览园,展览面积多达3000平方米。博览园还将在博览会后扩建并长期落户北京,作为研发试验、推广交易的平台。
主办方之一的国家知识产权局带来了新组建的知识产权服务团队和遴选的优秀知识产权服务机构,并提供以知识产权投融资为重点的服务。
2000余企业同台竞技
“获得资讯、启迪灵感、勤于思考、寻找商机”,成都意町工业设计产品有限公司设计总监罗挽澜带着这16字目标,第四次来到科博会现场。罗挽澜的第一次入展参观还是借着北京旅游的机会,而今年他已经能在此展示去年公司刚赢得百万大奖的便携式元素探测仪了。值得一提的是,成都意町是一家2007年刚刚成立、只有十余人的小型公司。
在此次参展的2000余家企业中,除了有着雄厚创新研发实力的跨国公司、国内大型骨干领军企业外,像成都意町这样的小型企业也成为主角之一。
在本届12个主题展区之一的中关村示范区自主创新成果展区,记者看到,100多家参展的园区企业中,耳熟能详的大牌公司并不是主角,最闪亮的是一批像“小米”、“点心”等快速成长起来的科技新星,80%以上的园区企业是首次在科博会上亮相。
早在2002年第五届科博会上,中小企业和个人创新成果主题展区就开始设立,此后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业登上科博会大舞台。
50余境外团带来商机
本届科博会另一大特色是突出国际和区域开放合作态势,展现国际视角和平台更为广阔,“科博会是国际技术交流与合作的重要桥梁与纽带。”科技部部长万钢如此描述。
在参展个人方面,今年科博会第2次举办“北京海外学人科技创新成果展”,精选了30位入选“海聚工程”人物的36项科技创新成果,涵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光机电一体化、文化教育等领域。
这些在京海外学人大都毕业于国外知名院校,是各自领域掌握核心技术的领军人物,他们拥有的技术专利有些填补了国内、国际空白。
而在团体方面,来自5个国际组织和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个境外代表团专程参加了本届科博会。同时,32个省区市、计划单列市组成的代表团也瞄准了这些海外来客。以北京为例,一批重大产业项目如昌平未来科技城、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中关村国家工程技术创新基地、通州现代化国际新城等,都面向国内外招商,吸引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