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维护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全市检察机关日前集中起诉了19件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类案件,涉及27名被告人,总案值达2318万余元。
此次集中公诉的案件呈现3个特点:
一是集中公诉罪名相对集中,涉案金额高。涉案罪名包括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非法制造注册商标标识罪和销售侵权复制品罪。
二是涉假销售渠道多样化,网络售假情况突出,此次集中公诉的13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中,有5件是通过在淘宝网开设网店进行销售。被告人陈某,从2007年起将民宅作为经营场所和仓库,通过淘宝网站开设“冬天的沙西米”、“健康连锁”、“selemon”店铺,大量销售假冒安利“纽崔莱”等注册商标的蛋白粉、维生素C片等商品,涉案价值高达人民币600余万元。
三是涉假商品范围有所扩大。此次集中公诉涉假的商品除常见的箱包、鞋服、手表、烟酒、音像制品外,还出现了汽车配件、润滑油、假药、保养品、珠宝首饰等物品。刘某自2008年2月起,从他处购进大量假冒大众汽车(中国)投资有限公司多款车型的消声器、三元催化器等配件,加价后在汽配城销售,销售金额达10万余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