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头条
朱道本院士:须加强知识产权成果国际化
“对科研单位而言,科学家在申请国外专利保护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费用不足的困境。”
 
在今年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科院院士朱道本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着重提到了知识产权成果国际化的问题。
 
“我国对外发明专利申请量和外国来华发明专利申请量之间依然存在巨大‘逆差’。”朱道本说,这反映出我国知识产权产品进出口失衡的情况。
 
在此背景下,为支持国内申请人积极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创新成果,财政部2009年9月正式公布了《资助向国外申请专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
 
尽管如此,经费不足仍是科学家在申请国外专利保护过程中的主要瓶颈。
 
朱道本介绍,相比国内专利申请,国外专利申请需要支付的费用更多。目前在国内申请一项专利,需花费约3000元人民币,而且国家有优惠政策及专项资金支持。但一项专利如果要获得一些主要发达国家的授权,至少需要花费6万美元。
 
“昂贵的国外专利申请费,对一些科研单位来说是个很大的负担。”朱道本说,尽管有国家政策资助,但从科研经费中拿出几万甚至几十万元为一项专利支付费用,仍有很大困难。
 
目前,科研机构申请PCT专利多停留在国际阶段,而面对进入各个国家阶段的高昂费用大多望而却步。
 
“我国申请国外发明专利仅占本国的15.9%。”朱道本说,国内和国外申请的结构比例还不够合理,应加强引导,鼓励前沿科技创新成果申请国际专利保护,提高我国知识产权的国际竞争力。
 
朱道本认为,目前我国发明专利和授权量虽呈快速增长态势,但国内外专利仍有较大差距。其次,我国在传统技术领域继续保持优势,但关键技术领域仍有待突破。
 
2011年,我国在食品、化学、土木工程和药品等传统优势技术领域,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优势在继续扩大,但在一些高技术领域,国外的专利布局仍具有较高强度。从发明专利授权来看,国外在光学、运输、音响技术、医药技术、半导体、发动机等6个技术领域仍占较大优势。
 
朱道本建议,在鼓励提高国外专利申请数量的同时,要重视提高专利的质量,并且应适当提高对申请国外专利的资助限额,减少获得资助的中间环节,提高获得资助的效率。
 
此外,在向国外申请专利保护获得国家资助的同时,建议引入企业参与,共同开发专利技术、分享专利技术的收益。“科研单位与企业优势互补,有益于减少科研单位的费用压力、增强国内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朱道本说。
文章出处:中国科学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2-3-16 8:50:17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