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头条
北京市政府出资 将复名西城近百家消失老字号

    政府出资为老字号申请专利回购房屋供老字号使用重建20余家消亡老字号

    引导老字号“扎堆”发展,维护老字号的知识产权,鼓励有条件的老字号申遗,建立老字号专属档案……昨天,占北京老字号半壁江山的西城区率先出台《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将解决老字号现有遭遇的困难。同时,西城区还将设立老字号保护与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2000万元,加快推进老字号集聚区发展建设。预计到“十二五”末,将有近百家历史上曾经存在但已消失的老字号通过申请专利等方式复名,此外20多家消亡老字号将重建。

    西城区是北京老字号品牌的主要集聚区。据初步统计,目前西城区拥有近百家老字号资源,占全市老字号数量的50%以上,其中中华老字号54家,约占北京全市的47%。可清晰追溯的老字号平均年龄144岁,百年以上历史的有41家,其中649岁的清秘阁、605岁的鹤年堂是北京历史最为悠久的老字号。这些老字号主要都分布在吃、穿、用等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行业中。

    西城区商委副主任杨萍介绍,一些历史上曾有的老字号,目前彻底消失的大约90家,西城区打算拨出专款,为老字号的名称申请专利和产权保护,通过这种方式来留住这些老字号。《意见》规定,西城区将建立老字号保护体系,在老字号经营网点、知识产权、文化遗产和文化技艺等方面加以保护,建立老字号名录。

    杨萍说,所有的老字号品牌都是跟老百姓的吃喝住行等有关。西城区提出了一个新名词——中国式生活方式,全力打造和发展老字号,推广中国式生活方式。挖掘整合老字号旅游、文化功能,开发老字号旅游文化线路,老字号消费指南、手册和地图等。向海内外游客推介和展示中国人自己的生活方式。

    ■ 记者追访

    西城区商委副主任杨萍表示,目前,西城区只有两成左右的老字号发展较好,另有两成的老字号濒临消亡。她说,限制老字号发展的实际困难主要是租金贵、传人少、发展资金紧缺等,《意见》中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解决方案。

    困难:无场地

    应对:政府回购房屋供老字号使用

    针对一些老字号如小吃行业等遭遇的无场地以及资金贵等难题,西城区商委副主任李云伟表示,今年将力推老字号两大集聚区大栅栏和什刹海的发展。具体措施包括由政府出资,对两大区域内的商业用房采用回购或回租等方式,拿回来给老字号使用,来解决老字号遇到的无场地难题。

    意见规定,前期政府将通过租金减免、优化服务等政策,鼓励和支持老字号品牌回迁或新落户集聚区;中期帮助老字号引进资金,创新技术、提高管理水平等方式,促进老字号快速成长,实现规模化发展;后期支持老字号企业独立市场化运营,形成老字号集聚区企业的良性发展循环。

    此外,西城区还将在城市规划、建设、改造中充分考虑对老字号原址原貌的保护,涉及老字号店铺原址动迁的,鼓励和支持其在适宜的商圈内安置发展。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设和修缮老字号特色商业街,鼓励老字号企业集聚式发展,支持老字号企业在功能街区开办连锁店。扶持清真老字号发展,鼓励和支持清真老字号到少数民族聚集区域设置网点。

    困难:无传人

    应对:建传人工作室优先纳入非遗

    随着时代的进展,一些老字号的家族式传承遭遇尴尬,后代的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手艺或者绝活,濒临失传。西城区拟通过老字号品牌优先纳入非遗、投资建传承人工作室等方式培养传人、留住传人。

    十二五期间,西城区将投资复建这批老字号。今年将率先恢复濒临消亡的老字号企业品牌,为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传统技能、加工工艺的项目以及建立传承人(大师)工作室,组织开展传统技能技艺培训、交流的项目都要给予资金支持。

    对于符合条件的老字号品牌、独特技艺优先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鼓励、支持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创建非遗工作室(大师工作室)、老字号博物馆,支持传承人授徒传艺。同时,开展老字号普查工作,建立和健全老字号信息库和档案,利用文字、录音、录像、多媒体等方式,加强对老字号技艺、发展史料和实物的收集、整理工作,加快抢救濒临失传或受到破坏的老字号工艺手艺、重要文献、珍贵实物。

    困难:无资金

    应对:每年投2000万鼓励连锁上市

    未来5年,西城区每年投入2000万元重点支持老字号企业创新经营,预计到2015年将投入8000万元,促进老字号企业品牌化、特色化、连锁化发展,引导企业开拓市场,在国内及有关国家和地区进行老字号商标的保护性注册和维护。

    《意见》规定,今后将鼓励和引导老字号企业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通过控股、收购等方式,组建和发展老字号企业集团,对有条件的老字号企业上市融资给予支持。支持老字号企业发展连锁经营、电子商务、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走出去”,开展国际化经营。引进和培育专业运营管理人才,提高老字号运营能力和管理水平,鼓励有关机构、专家对老字号企业加强研究、提供智力支持。

    杨萍表示,每年2000万元的发展基金,其实只是“抛砖引玉“。通过政府这样的投入更多地引进社会的关注,进而引入社会资本。通过引进战略投资者等途径,来扶植经营困难或濒临破产的老字号,并实施改制,使之重获新生。

    ■ 对话

    北京老字号逐年在消亡

    对话人物:西城区商委副主任杨萍

    京华时报:有多少老字号濒临消亡?

    杨萍:目前西城区95家老字号中,发展比较好的占20%左右。发展一般,但有店面在维持经营的占60%,剩下的大约20%就是濒临消亡的。全市范围内,据公开消息显示,每年都有一定数量的老字号消亡。

    京华时报:目前老字号主要面临哪些问题,或者说什么原因导致消亡?

    杨萍:我想主要有两个方面吧,一个是场地的原因,一些黄金地段比如大栅栏、后海等租金贵,老字号的产品销售价格并不算高,很多老字号都是薄利,难以负担高额的房租。第二是家族式的传承,没有后人继承也是一个原因。但说白了,主要是资金的问题,没有资金投入,没有收益。所以政府就要介入,就要保护起来,保护老字号的发展。

    京华时报:每年2000万元的投入,具体怎么分配,比如给每个老字号多少?

    杨萍:具体的分配方案还没出来,我们还在统计和测算,但最重要的支出肯定是用于那些濒临消亡的老字号的恢复。

    ■ 相关新闻

    7家老字号不愿缴管理费关门

    记者昨天获悉,位于什刹海地区的九门小吃城内,7家老字号爆肚冯、月盛斋、奶酪魏、炸糕辛、豆腐脑白、羊头马、年糕钱,因不愿意缴纳每年3万元的管理费被九门小吃城“清退”,目前7家小吃已经关门。

    2006年,时任老北京传统小吃协会会长的侯嘉与爆肚冯等老字号共同开办九门小吃城。今年2月1日,九门小吃城下发通知,要求老字号每年交纳3万元“管理费”。紧接着2月12日,几家老字号又收到了九门小吃城发放的律师函。其中要求,各家老字号本月15日若未签署合同,则视同放弃在九门小吃城的经营权,并于2月15日撤离九门小吃城摊位。

    多位老字号负责人表示,自收到通知后,一直未见到九门小吃城的董事长侯嘉。对于九门小吃城要求他们缴纳的费用,他们并不认可。老字号负责人表示,从去年首次“涨价”风波后,与九门小吃城议和时,双方此后并未签署协议。面对突如其来的再次涨价,各店负责人均表示不合理。

    7家老字号已于12日正式发布声明,宣布退出此前与九门小吃城董事长侯嘉共同创立的北京传统小吃协会(简称小吃协会)。昨天,月盛斋的牌匾也被九门小吃城工作人员摘下。

    年糕钱第四代传人、60多岁的钱振波表示,如果按照一块年糕一元钱的话,其中近4角钱要交给九门小吃城,自己还要承担原料成本、人工成本、运输成本等,根本无法维持经营。钱老先生表示,自己和豆腐脑白、羊头马三家老字号,都没有其他门脸。“如果九门小吃的门脸关门了,北京就没有卖年糕钱的了,自己也彻底失业了。”

    目前7家老字号负责人已经联系律师解决此事。

    ■ 记者观察

    老字号传承仍前路艰辛

    年糕钱第四代传人钱振波说,自己60多岁的人,到今天还坚持在做一块块年糕,靠的是一份责任。“这百年老号品牌,不能在我手上消失了。”对于即将出台的《西城区保护和促进老字号发展若干意见》,钱振波很期待。

    钱振波说,单从北京小吃行业来说,可能就有上百个牌子。如果有扶植政策的话,政府可能直接发到小吃协会,但最后能否分配到自己身上,就不一定了。虽然年糕钱已经被列入非遗。

    钱老说,如果政策能够落实到自己身上,他第一件事就是去给外甥做工作,让外甥放弃每月3000元的稳定收入,来学自己的手艺。但业内专家也曾表示,老字号除了面临无人、无地、无钱的窘迫境遇,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老字号的传承和发展,还要考虑如何适应这个时代的变迁,比如产品应更健康、服务要让顾客更满意,这些时代的新需求让老字号重生面临更多挑战。

文章出处:新华网
本网发布时间:2012-2-17 9:07:23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