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头条
福建警官发明获国家专利 隐形立交桥解拥挤问题

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问题是世界性的课题。近日,由福建省司法民警训练总队警官林学慈、福建省强制戒毒劳教所民警林浩联合发明的实用新型专利隐形立交桥,通过了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据悉,该发明一旦投入应用,城市的道路通行效率可以提高三倍,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有望迎刃而解。

据林学慈介绍,平面十字路口的红灯停、绿灯行的信号灯指挥机制存在着弊病,这是导致交通拥堵的重要原因。因为在红绿灯的指挥下,平面十字路口一个方向的通行是以禁止其他三个方向的通行为代价的,如此循环往复,在连续不断的滞停周期中道路实际通行能力严重下降。即从连续通行能力上看,各路口的道路实际通行能力只有道路设计通行能力的四分之一。因此,平面十字路口被称为交通拥堵之“肠梗阻”。如果能将“一向行车、三向停车”式的“肠梗阻”疏通为畅通无阻的四向即时无滞通行的“通衢大道”,那么城市的道路通行效率就可以提高三倍,城市道路交通拥挤问题也就有望迎刃而解。

如何解决“肠梗阻”问题?林学慈认为,用立体交通路桥取代平面十字路口,形成全线四向即时无滞通行路网无疑是最佳选择。但传统的立交桥桥身庞大,容易破坏市容景观。隐形立交桥采用“坡改平”、“左转右迂行”和“人车岔道分流”的方法,组成两条双向直行立体交错道路与四条平面连体匝道相连接的立体交通网络,形成以不高于路面路桥、无红绿信号灯指挥、无同一平面行车冲突、无人车交织和即时无滞通行为主要特征的隐形立交桥,该桥具有结构科学、外形美观、经济适用和实际占地面积小、工程造价低、施工难度小、建设周期短、对市容景观影响小等特点,不仅适合于城市规划建设,而且适用于旧城改造,也适用于城镇道路规划与建设,具有广泛的应用空间与市场前景。

文章出处:福州晚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2-2-9 9:40:00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