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
2012年1月10日,新闻出版总署科技与数字出版司副司长宋建新司长接受2366游戏网访谈时,以其“专业的经济学理论”功底“巧妙”回答了记者提问。
以下为采访原文:
2366记者:宋司,您好!版署一直鼓励中国原创游戏内容,大力扶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网络游戏产品,并且取得初步成效。2011年,中国的原创网络游戏市场规模达到271.5亿元人民币,占到整个网络游戏市场63.4%的比例;同时,我们发现2011年整个网络游戏市场的增量几乎被腾讯“一家”公司吸走。那么,这种游戏产业链上游内容极大丰富,而产业链下游用户却被1-2家公司所“垄断”的产业现象,势必造成产业链各环节收益分配不均而导致产业发展不畅,尽管现在的产业结构是市场机制作用下市场自动调配资源的结果,但是这种“畸形”的产业结构对中国的网络游戏发展是否会是不利的?
版署宋建新司长:我个人认为,中国网络游戏产业的市场结构是“市场这只无形的手”选择的结果,这种市场结构是合理还是不合理,目前还没有经济学家提出任何经济理论支持“哪种市场结构合理,哪种市场结构不合理”的市场现象,或者说市场结构的合理性还需要时间去继续检验。但是,版署作为游戏的管理部门,需要对游戏产业的健康有序发展进行指导,并且政府需要解决产业发展过程中的“瓶颈”,而要解决产业发展瓶颈问题,首先需要了解出现“瓶颈的原因”。只要网络游戏产业还在继续向前发展,政府原则上尊重市场发展的规律。
2366点评:从以上对话,我们可以看出, 2012年,鼓励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原创网络游戏内容是政策的大方向,政府不会对市场机制作用下的产业结构进行过多干涉。但是,这是否就是对整个产业发展有利的呢?中国的反垄断法是否也应该起点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