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AD商标之争唯冠深圳一审胜诉
今年2月24日,晚报报道了(美国)苹果公司(Apple Inc)与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下称唯冠公司)关于IPAD商标侵权纠纷一案。此后,虽经深圳中院两次开庭审理,但该案一直无结果。记者昨日获悉,该案一审审结,唯冠公司胜诉。这意味着,一直以来,苹果公司在中国内地使用IPAD商标行为将属侵权。
该案是国内最引人注目的知识产权案之一。该案争议的商标转让协议系苹果公司与唯冠公司于2009年12月23日签署,该协议所涉及的转让商标共10个,其中包含被告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的第1590557号、第1682310号两个IPAD注册商标。
苹果公司的诉讼请求为,判令注册号第1590557号“IPAD”商标、注册号第1682310号“iPAD”商标专用权归苹果公司所有;并判令唯冠公司赔偿苹果公司因商标权属调查费、律师费所受损失人民币400万元等。
深圳中院于2010年4月19日受理该案,并于2011年2月23日、8月21日、10月18日三次开庭审理。近日,深圳中院作出一审判决:驳回苹果公司及英国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下称IP公司)的诉讼请求。案件受理费人民币4.56万元,由两原告承担。
一审判决认为:原告要商业获取他人商标,应当负有更高的注意义务,应当按照我国的法律规定,与商标权利人订立商标转让合同,并办理必要的商标转让手续。而本案商标转让合同系原告IP公司与唯冠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签订,且与被告之间的表见代理亦不成立。故,原告的诉讼请求缺乏事实和法律依据,予以驳回。
唯冠公司代理律师肖才元表示,唯冠公司已开始在广东地区对苹果授权经销商提起诉讼,要求苹果经销商停止侵权——停止使用IPAD商标。据了解,目前,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惠州市中院已分别受理案件,并将于近期开庭。
苹果若败诉唯冠 iPad或将改名
DoNews 12月6日消息 围绕iPad商标权纠缠了一年半之久的苹果公司告唯冠一案,终于在昨天有了初步结果:深圳市中级法院一审驳回苹果要求认定唯冠侵权等诉讼请求。这意味着,内地的iPad商标或不再属于苹果公司。
今天,DoNews记者电话采访了知识产权律师游云庭。游云庭表示,此案的核心是苹果公司在有关iPad商标方面手续方面的处理存在瑕疵,自己给自己埋下了今天的隐患。
该案缘起2000年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而当时苹果公司并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产品。2009年,苹果公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
但唯冠方面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以上3.5万英镑的一揽子转让协议中,在中国内地,iPad的商标属于深圳唯冠所有,唯冠台北公司没权力将其出售。所以苹果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没有合法拥有iPad的商标权。
不过游云庭律师指出,此案可以肯定:1,苹果公司不是恶意侵权,只是在收购商标权方面的工作“活儿没干干净”;2,现在也只是一审判决,判决书还没有生效,苹果公司肯定会上诉。
如果苹果公司在二审继续败诉,苹果公司将在中国大陆地区面临要么给iPad改名,要么通过和解的方式获取唯冠公司的授权,继续使用iPad商标。
由于现在深圳唯冠公司经营状况不佳,欠下了巨额的银行贷款,深圳唯冠实际被债权人控制,而现在“iPad”这个商标又是深圳唯冠唯一值钱的财产,因此苹果公司如果期望通过和解的方式获得iPad商标的所有权恐怕将付出不菲的代价。“虽说和解也就是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就地还钱的过程,但是苹果公司就地还钱的本钱不大。”游云庭指出。
游云庭说,苹果公司和深圳唯冠的和解谈判肯定正在进行中,不过讨价还价的过程将会非常艰难。2011年10月底时内地商人李肃以唯冠科技小股东身分指苹果iPad 平板电脑侵犯唯冠科技的商标权,并向苹果索赔100 亿元人民币,同时获唯冠科技及其八大债权银行委托代表前往美国维权。如果苹果公司最终败诉,并且评估和解代价过高的话,苹果公司将有可能为在中国大陆地区销售的iPad改个名字。
此案给其它企业也提了一个醒。苹果公司在iPad商标权的问题上,1,他们对商标的收购存在瑕疵,他们应该和iPad商标的实际持有人深圳唯冠签订收购合同;2,在他们完成和深圳唯冠的上级公司台湾唯冠达成商标转让协议后没有迅速和其下级公司深圳唯冠办理转让手续,并且遵照中国法律向相关部门提交商标转让申请;3,无论如何,苹果公司作为跨国公司应该遵守中国法律。(完)
相关:
唯冠国际继前主席杨荣山今年8 月被法院颁令破产,该集团陷入财困后,昨天再有坏消息披露,中国法院完成审理若干银行向唯冠国际集团多间公司提供近5.66 亿元贷款的申索案,作出判决并颁布强制执行令,将有关公司的资产冻结,以支付申索。唯冠表示,有关资产占集团总资产的大部分。曾指苹果iPad 侵权
唯冠的公布说,深圳市中级人民法院及深圳市福田区人民法院已作出判决,针对该公司及集团多家成员公司,即唯冠科技(香港)有限公司、唯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及晶冠科技(深圳)有限公司等,授予强制执行令,冻结集团大部分资产。
根据内地传媒报道,唯冠科技(深圳)曾是深圳沙头角保税区第一纳税大户。
而10 月底时内地商人李肃以唯冠科技小股东身分指苹果iPad 平板电脑侵犯唯冠科技的商标权,并向苹果索赔100 亿元人民币,同时获唯冠科技及其八大债权银行委托代表前往美国维权。
而苹果及IP ApplicationDevelopment Ltd 今年5 月入禀高院,要求禁止唯冠出售两个内地注册的iPad 商标,并已取得法院临时禁制令,直至聆讯有结果。
唯冠集团今年10 月曾发出公布,评估杨荣山破产对业务状况的影响,表示该集团若干贷款由杨荣山提供个人担保,截至今年9月16日,其担保的贷款总额约为11.54 亿元,而杨的破产可能令集团的贷款构成违约。
而截至9 月16 日集团之逾期负总额约为38.34 亿元。该公布并称,集团财政困难,并无足够营运资金应付未来十二个月所需。唯冠股份已于今年8 月2 日停牌。
庭审焦点:iPad内地商标权归谁?
细说缘由
iPad最早由唯冠注册
这场官司的源头要追溯到2000年。从当年开始,唯冠旗下的唯冠台北公司在多个国家与地区分别注册了iPad商标,2001年,唯冠国际旗下唯冠科技(深圳)公司又在中国内地注册了iPad商标的两种类别。当时苹果公司还未推出iPad平板电脑。
2006年苹果开始策划推出iPad时发现,iPad商标权归唯冠公司所有,于是以撤销闲置不用商标为由,在英国起诉唯冠公司,但唯冠最终赢得这场商标权官司。2009年,苹果公司与唯冠达成一项协议,唯冠台北公司将iPad全球商标以3.5万英镑价格转让给苹果。
但唯冠方面表示,iPad的中国内地商标权并没有包含在3.5万英镑的一揽子转让协议中。在中国内地,iPad的商标是属于“深圳唯冠”所有,唯冠台北公司没权力将其出售。所以苹果公司在中国内地市场没有合法拥有iPad的商标权。
“深圳唯冠”快破产
“深圳唯冠”在深圳也曾赫赫有名,当年还雄居全球第四大平板显示器制造商。但现如今该公司债台高筑,几近破产,这一场与苹果的iPad商标之争被业界认为是其救命稻草。
网络资料显示,唯冠科技集团1989年始创于台北,1997年以唯冠国际的名义在香港上市。唯冠科技(深圳)是唯冠国际全资子公司。唯冠主要从事CRT显示器、液晶显示器、液晶电视机和等离子电视机及相关零配件的研发和生产。
由于金融危机,该公司最大客户——美国宝丽来破产,造成应收货款未收回,从而导致流动资金缺乏。再加上今年年初,美国对多家液晶屏生产企业提起反垄断诉讼,法院判决多家液晶屏生产企业支付巨额赔偿。受此影响,唯冠科技在美国市场损失惨重,并引发债务危机。
唯冠咬住苹果不松口
唯冠公告显示其流动负债净额达28.7亿元,38亿元贷款逾期未偿还,另对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8家银行的负债大约为1.8亿美元。据悉,去年受民生银行的委托,和君创业公司担任了唯冠科技的债务重组顾问。和君创业发现唯冠科技几乎没什么值钱的资产,仅有iPad商标最有价值。
去年10月27日,和君创业公司总裁李肃对外宣称,已经取得唯冠方面的授权,正在推动唯冠的8家债权银行联合起来向苹果公司索偿100亿元人民币。而且,和君创业公司将针对苹果此前3.5万英镑价格购得唯冠iPad全球商标使用权的问题,在美国另外以“欺诈罪”起诉苹果公司索赔。
“苹果”先下手告唯冠
不料,“苹果”一纸诉状先将“深圳唯冠”告上法庭。这次诉讼的原告是“苹果”和英国的IP申请发展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英国IP公司”)。“苹果”诉称:2009年12月23日,唯冠国际CEO和主席杨荣山授权麦世宏签署了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转让给英国IP公司,其中包括中国内地的商标转让协议。协议签署之后,英国IP公司向唯冠台北公司支付了3.5万英镑购买所有的iPad商标,然后英国IP公司以10英镑的价格,将iPad商标的所有权益转让给了“苹果”。
两原告要求法院判令注册号1530557“iPad”商标专用权归原告所有,判令被告赔偿原告因商标权属调查费、律师费所损失人民币200万元。
昨日的庭审完成了法庭调解和法庭辩论环节,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