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头条
欧洲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市知识产权局局长支招渝企

欧洲专利局(EPO)是根据《欧洲专利公约》,于1977年正式成立的一个欧洲地区政府间国际组织,主要负责欧洲地区的专利申请、审查、授权工作。目前,欧洲专利局共有38个成员国,2个延伸国。

利用知识产权为“走出去”保驾护航

本 报讯 (记者 张亦筑)“如今,欧洲专利局收到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越来越多,去年达到了12000项,与韩国、法国的申请量持平,超过了英国、荷兰和瑞 士。”在昨日的“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知识产权护航行动—欧洲专利制度圆桌会上,欧洲专利局提供的这组数据令人欣喜。

渝企如何利用我市正在大力打造的“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的便利,用知识产权为“走出去”保驾护航?圆桌会上,欧洲专利局、国家知识产权局、重庆市知识产权局分别支招。

语言障碍大?诉讼成本高?

欧洲专利局局长:专利内容可自动翻译;将建统一专利诉讼法庭

欧洲专利局局长伯努瓦·巴迪斯戴利坦言,正如重庆企业所言,他们在申请欧洲专利时的确存在很多问题。比如,必须使用英、法、德三种语言同时申请,语言就成了很大障碍。

为此,中欧双方此次签署了《机器翻译领域合作谅解备忘录》,通过建立自动翻译体系,不仅能让中文的专利申请内容自动翻译成其他指定国家的语言,也可以把其他国家的语言自动翻译成中文。“这样,就可以帮助中国企业申请到更多的专利。”

据悉,这也是欧洲专利局与其他国家签订的首个类似的备忘录。

不 仅如此,欧洲专利局还考虑在明年建立一个统一的专利诉讼法庭。巴迪斯戴利谈到,很多中国企业都提出,在欧洲成功拿到专利授权后,如果出现诉讼,只能到成员 国一一打官司,由于每个国家诉讼程序不同,诉讼成本非常高。“这个专利诉讼法庭成立后,可以统一受理专利诉讼案,为企业省去很多麻烦。”

12000项中国专利申请,只有12项来自重庆

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渝企应加快欧洲专利申请步伐

去 年,欧洲专利局共收到12000项来自中国的专利申请,但其中只有12项来自重庆。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坦言,尽管重庆是“摩托车之都”,摩托车产量 占全国的1/3,这些企业也非常重视创新、研发,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专利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申请授权。但从统计数据来看,渝企对在海外申请专利的重视 程度还是相当有限。  

“如今,重庆大力实施‘走出去’和‘引进来’战略,全面改善投资环境。随着‘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渐渐成 为中欧间贸易、物流的主要通道,要想进一步扩大中欧贸易,渝企在欧洲申请专利的数字还需要不断扩张。”田力普表示,不仅是摩托车企业,包括笔记本等在内的 企业都应重视创新、研发,加快欧洲专利申请步伐,这样才能实现转型升级,提升重庆的战略地位。

专利量大的企业出口额相应较大

市知识产权局局长:八大举措为企业海外护航

去年,我市580家企业产品出口欧洲共计158348万美元,其中拥有我国专利的企业180家,占总量的31%,出口额占总量的53%。“专利量大的企业出口额相应较大,这表明了知识产权在发展对欧贸易投资中的积极作用。”市知识产权局局长袁杰说。

他表示,为了让重庆企业更多地通过“渝新欧”国际贸易大通道走出去,市知识产权局将通过引进外援、预警分析、国际合作等八项举措为这些企业保驾护航。

比 如,邀请重庆企业需要出口的国家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中介机构、律师事务所,来重庆建立分公司或代办点,让企业在家门口就能够和这些机构直接沟通,通过培 训详细了解欧洲专利制度,更快速便捷地进行专利申请;争取中央和市级两级财政资助企业在海外申请专利,降低企业的申请成本,让企业“有底气”进行专利产品 出口,扩大其海外市场份额。 

文章出处:重庆日报
本网发布时间:2011-11-30 9:44:28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