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更多头条
微软除盗版任重道远 法律起诉治标不治本
    11月10日消息 微软自从走进中国市场,便和盗版软件结下了解不开的仇怨,微软将盗版其软件的公司告上法庭的案件屡屡发生。

    近年来,微软打击盗版的力度更是不断的加大,国家对此也是大力支持,在一系列的版权纠纷中,微软总是赢家,然而,盗版现象不但没有减弱的迹象,反而越来越猖獗。这从一定层面上反映了杜绝盗版现象的难度,因为它是各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从经济层面上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发展,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一定的差距的,对一些人来说,花几千甚至是上万块钱购买一套微软的正版软件,还是一个不小的负担。而盗版软件却为广大消费者节省了一大笔费用。

    从法律层面上来说,虽然国家有知识产权保护法,然而,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在具体的监管上,往往会出现很多的漏洞,有的部门的监管人员甚至为不法商贩通风报信,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反映出国人在知识产权方面,法律意识的淡薄。除此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人根本意识不到其违法性。

    从文化层面上来说,这个状况是整个文化所造成的,人不仅具有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还不可避免的带有自己所处的社会的文化的属性,盗版现象的猖獗所折射出的是一种弱势文化的蔓延,这种弱势文化慢慢地侵蚀人的心智,使人将自己的落后作为理由,毫无顾忌的去偷取别人的劳动果实。经销商看到盗版软件有利可图,用户觉得盗版软件便宜,于是便蜂拥而上,这种行为本身便是将自身摆在了一个弱者的位置,是一种弱势文化的体现。

    从微软自身来说,中国的人均收入远低于美国,然而微软的软件在中国的售价竟与美国一样,其过高的价格也可以说是促使消费者寻求盗版软件的一个因素。

    通过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要想从根本上杜绝盗版现象,目前来说是不可能的,它必须要以经济的发展为基础、以法律的严格实施为保障、以文化的改变为根本,如果人们的收入不能提高,一切都是妄谈;如果法制的思想不能深入人心,经济的发展只会衍生出更多的违法行为;如果文化不能得以改变,历史只能循环。

    软件盗版,侵害了产权人的权利,是不对的,正如华中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的刘华副教授在湖北日报上所指出的,“软件设计出来就具有财产权,是人的财产的一部分,用人家的财产就要购买,这是基本准则。购买盗版软件的人在短期内有实惠,只花很少的钱就能享用优秀软件成果,但这是一种侵权行为。另外,一个国家的软件市场若是主要靠盗版软件维持,缺乏保护软件版权的环境,就会打击作者的创作积极性,以后人们便没有更多的优秀软件可用。”然而,盗版现象的杜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将责任全推到软件盗版商以及用户的身上。

    据了解,现在有一种声音,从道义上谴责购买盗版软件的行为,希望软件盗版商及广大消费者能自觉遵守产权保护法,然而事实上,要想根治盗版问题,必需从多方面入手,如果不能从经济、法律与文化入手,来寻求改变,只是一味地呼吁广大消费者自觉购买正版软件,并对违规者进行严厉处罚,只能治标不能治本,是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盗版现象的。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微软一系列打击盗版商的行为,虽合理,然而解决的只是个案,在中国目前的状态下,微软起诉的直接后果只能是赚取了更多的经济利益,而遭到处罚的软件盗版商及用户,只能自认倒霉。

文章出处:IT商业新闻网
本网发布时间:2011-11-10 10:22:29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