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将统一全国知识产权法律适用尺度,维护全国知识产权司法统一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始终将审判监督和业务指导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抓紧抓好。2011年上半年,他们做了10件实事:
一是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对基层工作指导方式,实施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基层基础建设的“三五工程”。建立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示范法院,选择具有知识产权案件管辖权的五个基层法院作为首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基层示范法院。创设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制度,选择五个中院作为首批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调研基地。创设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制度,在全国范围内选择五所重点高校作为首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研究基地。
二是制定知识产权司法解释或司法解释性规范文件。完成起草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起草审理网络著作权案件的司法解释;起草审理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审判标准的指导性意见;起草审理商标授权确权案件程序问题的指导性意见。
三是加强知识产权审判专题调研。就加大对侵权惩处力度、降低维权成本,明确知识产权案件损害赔偿计算的原则和标准,提高损害赔偿计算的科学性和合理性等问题开展调研。就网络环境下的著作权司法保护继续开展调研,完成网络著作权司法保护的重点调研课题。就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审判、商业秘密司法保护和知识产权案件诉前临时措施制度等相关问题开展调研。就提高商标行政案件的审理质量和效率,改革商标行政案件管辖制度开展调研。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配合有关部门做好民事诉讼法、商标法、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等法律法规修改工作。
四是举办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培训班。培训班注重加强宏观司法政策、社会主义法治理念教育,就知识产权司法前沿理论问题开展研讨和交流,增强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法官的司法能力,提高司法保护知识产权的水平。我庭参加授课的法官认真备课,受到了培训班学员的好评。
五是组织编写全国法院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程。根据院里的统一部署,我庭积极组织人员对知识产权法学案例教程进行编写,参编人员高度重视,认真编写提纲、讨论写作内容。
六是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司法公开力度。开通升级改版的“中国知识产权裁判文书网”,实现全国法院知识产权裁判文书及时上网,积极开展全国法院网络信息员的培训。继续丰富最高人民法院政府网站“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子网站”的内容,并及时进行改版。召开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公开座谈会。
七是签署《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备忘录》。我庭和中国互联网协会举行了《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备忘录》签署仪式。《调解机制备忘录》的签署旨在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纠纷中的调解作用,促进诉讼调解与行业调解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和相互衔接,为当事人提供更多可供选择的纠纷解决方式。签署仪式前,我庭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联合召开了“共建互联网知识产权纠纷调解机制研讨会”。
八是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0年)》(中英文)白皮书。最高人民法院召开新闻发布会,向社会发布《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状况(2010年)》(中英文)白皮书,全面回顾总结了人民法院2010年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充分展示我国法院2010年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所取得的成就。
九是发布《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我院发布《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案件年度报告(2010)》,对我院2010年审理的典型知识产权案件进行系统总结。本年度报告汇集了我院2010年审结的已有最终结论性意见的案件中精选出来的36件典型案例,涉及43个具有指导意义的法律适用和裁判方法问题。
十是发布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公布2010年中国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十大案件和五十个典型案例的发布,充分体现了人民法院依法平等保护当事人权益的司法原则,进一步明确了一系列新型、复杂、疑难案件的裁判规则,生动地向社会展现了人民法院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维护权利人合法利益的生动实践,形象地传播了知识产权司法理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