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一、依法妥善审理知识产权民事、刑事案件,充分体现知识产权审判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中的主导作用... 1
二、依法履行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行为的司法审查职责,切实发挥对知识产权行政执法监督和支持的职能... 3
三、以重点工作为核心,探索调解机制,合理布局审判力量,努力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力度 4
四、强化审判监督和业务指导,统一知识产权司法尺度,确保法律正确实施 5
五、以知识产权案件审判为立足点,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公众的知识产权法律意识 7
六、夯实基础,全面加强知识产权法官队伍建设,为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的长远发展提供坚实保障... 8
北京市法院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年度报告
(2010)
2010年是全面落实“十一五”规划的收官之年,也是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取得重要进展的一年。全市法院按照集中精力推动科学发展、深入开展“三项重点工作”、全面建设“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等要求,面对各类知识产权案件大幅度增长、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调研督导任务繁重提出的挑战,在最高人民法院的监督指导和各级法院党组的有力领导下,深入推进三项重点工作,努力实现首都法院工作目标,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审判职能,各项工作取得了新成绩、新进展。
2010年,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6396件,其中著作权案件5247件、专利案件246件、商标案件360件、不正当竞争案件144件、技术合同案件106件、其他知识产权案件293件;全年共审结一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6592件。
2010年,北京市高、中两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共受理二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125件,其中著作权案件816件、专利案件85件、商标案件27件、不正当竞争案件10件、技术合同案件8件、其他知识产权案件18件;全年共审结二审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1082件。
北京市法院刑事审判庭共受理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 88件,其中假冒注册商标案件16件、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案件58件、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案件2件、侵犯著作权案件10件、损害商业信誉、商品声誉案件2件;全年审结一审知识产权刑事案件86件,发生法律效力82件,生效判决人数127人。
2010年是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面临巨大挑战的一年。全体知识产权审判人员,努力拼搏、无私奉献,高质量审理好每一起案件,圆满完成了案件审判任务,确保了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通过审理专利等技术类案件,为激励自主创新、服务创新型国家和创新型城市提供了坚实的司法保障;通过审理商标侵权、著作权侵权以及不正当竞争案件,为建立规范有序的市场经济秩序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审理垄断等新类型案件以及处理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总结出一些新的审判经验;通过审理知识产权刑事案件,打击了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行为,保护了知识产权权利人的合法权益,维护了市场秩序。
2010年11月,国务院部署开展了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专项行动,按照北京市专项行动领导小组的要求,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及时下发了《关于协助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的通知》,对全市法院开展专项行动进行了进一步部署。全市法院按照《通知》要求正稳步开展各项行动,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通过公正、高效审理各类知识产权民事纠纷案件和侵犯知识产权及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犯罪案件,严肃查处了一批侵犯知识产权的大案要案,加强了与知识产权行政执法部门的协作,加大了司法保护力度,充分发挥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主导作用,全面提高了北京市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水平。
目前,以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复审委员会和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评审委员会为被告的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由北京市法院专属管辖。2009年6月22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专利、商标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行政案件审理分工的规定》,要求自2009年7月1日起,将涉及专利、商标、集成电路布图设计和植物新品种等授权确权类知识产权一、二审案件统一交由北京市有关中级人民法院、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审理。这是人民法院在贯彻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背景下优化审判资源配置、及时有效解决纠纷、确保裁判标准统一、发挥司法保护知识产权主导作用的一项重要举措。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切实落实《规定》的有关要求,及时调整审判力量,使此类案件的统一审理有了良好开端。
2010年,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专利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530件,审结516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二审专利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353件,审结348件;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一审商标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2024件,审结1839件;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共受理二审商标授权确权类行政案件825件,审结742件。北京市高、中两级人民法院切实发挥行政审判对知识产权行政行为的司法审查职能,监督和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政,保护知识产权行政相对人的合法权益,维护知识产权行政管理秩序,促进知识产权行政保护。
北京市法院高度重视诉讼调解。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总结的“五梯次”调解模式、丰台区人民法院总结的调解工作“六结合”等,使调解工作更加规范化。全市各级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一审案件的调撤率均超过了50%,取得了案结、事了、人和的良好效果。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积极探索知识产权案件诉讼与非诉调解机制,借助社会力量妥善解决知识产权纠纷,努力促进社会和谐。2010年10月28日,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正式与中国作家协会建立了全面合作机制,包括专家咨询机制、委托调解机制、民主监督机制、法律服务机制等内容。这一全面合作机制是首都法院贯彻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建立诉讼与非诉讼相衔接的纠纷解决机制的部署采取的一个重要举措,是北京市法院与中国作家协会为有效化解知识产权纠纷进行的有益探索,这一机制的建立,对著作权纠纷的及时、有效化解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对进一步提高著作权纠纷案件的审判质量、深化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同时,北京市法院与中国互联网协会调解中心建立的委托调解机制运行顺畅,合作内容不断深化。
面对全市法院知识产权案件数量大幅度上升的形势要求,为合理布局全市法院审判力量,经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党组讨论通过,并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正式授权在大兴、顺义、怀柔三个基层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审判庭。怀柔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于2010年12月10日正式挂牌成立。朝阳区、海淀区人民法院的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继续走在全市前列。新整合的东城区、西城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实力得到显著加强,展现了新的面貌。近年来新建立的石景山区、昌平区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工作稳步向前发展。基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的建立及审判工作的日趋加强,为首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打下了坚实基础,对区域知识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010年,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召开了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会议总结了2002年至2009年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基本情况及取得的主要经验,分析了首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并对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主要任务进行了部署。最高人民法院奚晓明副院长出席会议,并作出重要指示。会议对加强首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高度重视对下级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指导,不断强化知识产权审判督导职能,统一司法标准,确保法律正确实施。一是高、中两级人民法院重视对二审案件的总结,尤其是对发回、改判案件中发现的问题深入调研,形成报告,与下级法院交换意见。自2005年起,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撰写的《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新发展》已连续发布五年,对总结审判经验、指导审判实践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认真落实“专利侵权判定标准”年度重点调研任务,多次召开课题组会和研讨会,深入研究,广泛听取意见,起草的“指导性意见”三易其稿,不断完善。三是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在充分调研,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下发了《关于网络著作权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一)(试行)》,明确了网络著作权案件审理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在知识产权界和网络界受到高度关注。四是高质量完成最高人民法院委托的调研工作,为最高人民法院出台 “关于审理商标授权确权行政案件”的司法解释做出了贡献;在全国法院组织的多次研讨会上做了经验交流,均受到好评。五是正式出版了由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王振清副院长主编的《知识产权经典案例》(第5、6卷)及《网络著作权经典案例》三部专著,集中展现了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成果,反响良好。
2010年4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发布了2009年十大知识产权典型案件,充分展现了北京市法院不断加大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所取得的新成果。2009年知识产权十大案例包括4件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3件著作权侵权案、2件专利侵权案和1件计算机软件著作权侵权案。其中既有涉及驰名商标司法认定的神州数码商标侵权案,又有涉及国内知名画家范曾的著作权侵权案;既有涉及国内知名企业雪莲羊绒公司的商标侵权及不正当竞争案,又有涉及外国专利权人日本泉株式会社的专利侵权案。这些案件突出体现了北京市法院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最新发展。
2010年保护知识产权宣传周期间,全市法院认真筹划、精心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掀起了尊重与保护知识产权的热潮。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集中宣判10起知名商标确权行政案件,中央电视台《新闻直播间》、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央广新闻》、人民法院报等多家媒体利用黄金时段、较大篇幅进行了详细报道。北京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对“搜狗拼音诉QQ拼音”案、“真假开心网”案、涉及“水下建筑构件及建筑方法”发明专利侵权案进行了网络庭审直播。全市法院还派员出席北京市人民政府新闻办举办的新闻发布会,宣传知识产权司法保护新进展。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还在“12.4”法制宣传日期间召开涉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发布暨审理情况通报会,向来自欧美、日韩等40余家知名外国企业通报了近5年来该院审结的10起涉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以及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总体情况,受到外国企业的关注。
截至2010年12月,北京市三级法院共设有11个知识产权审判庭,知识产权审判人员199名,其中法官105人,硕士学位以上人员68人。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认真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落实十七届五中全会精神,积极开展“人民法官为人民”、“三进两促”等主题实践活动,政治素质进一步提高。全体知识产权审判人员严守“五个严禁”等廉政纪律,展现了良好的审判作风。
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采取多种形式加强培训力度,不断提高法官司法能力。经北京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批准,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组织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部分骨干举办了“文化创意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高级研修班”,组织内容丰富的专题讲座、参观798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第五届文博会等活动,并在认真总结审判实践的基础上,形成了9篇研修报告和2.5万字的课题总报告,通过研修,开阔了知识产权法官的视野。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坚持业务学习制度,并积极创造学习、培训和锻炼机会。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成功举办了全市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实务培训班、《专利法》专题讲座、网络著作权专题讲座以及“精品案件交流会”等,均取得了良好的培训效果。
2010年11月,在中国国家版权局和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开展的“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金奖(中国)”评选活动中,经中国国家版权局推荐,并经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确认,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荣获“保护奖”金奖,成为中国法院系统的唯一获奖单位,这也是我国司法系统第一次获此殊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