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审判信息
法官提示:涉外知识产权诉讼需注意的问题
人民网北京12月2电(记者 李婧 魏倩)  北京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涉外知识产权典型案例发布暨审理情况通报会今日上午举行,公布五年来涉外知识产权十大经典案例,其中涉及谷歌、搜狐、费列罗等大型企业。

  近年来,一中院涉外知识产权案件的受理呈现出数量不断增长、涉案标的额不断增大的趋势。对此,在今日的通报会上,一中院民五庭庭长助理仪军法官,结合涉外知识产权案件审理中遇到的问题,明确提出了知识产权保护注意事项。

  据他介绍,在其院审理的涉外知识产权案件中,主要存在三类问题:一是进行公证时,在公证员面前代表外国公司签署授权书的人的身份有时不能确认, 大多表现为该人在代表外国公司签署授权委托书时未提供外国公司的公司章程等;二是授权委托书中关于本次授权针对的事项、授权权限、有效期限等的表述含糊不清,无法进行准确认定,如对诉讼涉及的事项表述不清,如表述为:”有权对在中国发生的一切侵犯××公司商标专用权的行为提起诉讼”等;三是没有考虑到办理公证、认证程序所需要的时间和《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以及其他中国法律规定的外国当事人上诉、起诉期限的不对应性。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规定,商标评审委员会做出维持或者撤销注册商标的裁定后,当事人对商标评审委员会的裁定不服的,可以自收到通知之日起三十日内向人民法院起诉。而在实践中,外国当事人能够自收到相关裁决之日起三十日内,将公证、认证手续办理的情形几乎没有。

  仪军表示,在司法实践中,这三种情况不仅涉及外国当事人在中国法院进行诉讼是否为其真实意思表示,还涉及其诉讼能否及时、顺利进行,更会涉及到外国当事人的诉权,同时,也是对方当事人提出质疑的重点,在诉讼程序中十分重要。因此,需要外国当事人在中国启动诉讼程序前充分了解中国法律的相关程序性规定,避免出现不应有的麻烦。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10-12-16 22:55:59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