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中国经济的转型谋划将继续助力全球经济发展 贸易顺差1704.2亿美元,减少3.9%
新华网北京12月12日电(记者朱绍斌)在本年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前一周,中共中央政治局曾事先召开会议研究了2011年的经济工作,认为做好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对于“十二五”开好局、起好步具有重要意义。

  在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基本要求下,中国国家领导人同时强调明年的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并提出要进一步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发挥好政府投资对经济结构调整的引导作用,并扎实推动产业结构调整。

  据官方统计,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仅有2.3%,然而时隔30年,中国对全球经济的贡献率已经陡升至约19%,成为推动全球经济增长的一大引擎。

  处在新的历史起点,专家认为,中国的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将给全球经济发展带来更多益处,中国对世界经济发展的贡献也将不只是停留在对GDP的贡献率上。中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和结构调整优化对于构建更加平衡的国际收支、减少贸易摩擦、参与全球碳减排方面都会有积极的贡献。

  中国社科院经济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袁钢明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是年度性的会议,明年的宏观政策将继续关注经济增长和防通胀的关系,不过年度的增长不能不考虑到结构调整的问题。

  专家认为,中国长期以来过度依靠出口、投资来带动经济增长的模式使得发展出现不平衡。内需不足、国际收支失衡,贫富、城乡差距加大,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资源环境局势日益紧张等问题都意味着中国过去的经济发展模式亟待转型。

  袁钢明说,中国的经济转型应该强调三个方面,第一是要扩大内需。从国际市场角度来讲,全球经济复苏困难也将迫使中国努力提振自己的内需。中国的转型应该强调提高居民收入,扩大国内市场,并且政策也应该更多地支持国内产业。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深研究员吴敬琏日前表示,全球经济的基本特点是两类失衡的经济,其中一类经济以中国为代表,高储蓄率、低消费率是其特点;另一类经济以美国为代表,特点是低储蓄率、高消费率。这两类失衡的经济通过互补达到某种平衡,但这种均衡很脆弱。

  中国海关总署10日发布数据显示,今年1至11月中国进出口总值26772.8亿美元,同比增长36.3%。其中出口14238.5亿美元,增长33%;进口12534.3亿美元,增长40.3%;贸易顺差为1704.2亿美元,减少3.9%。

  贸易顺差的减少以及强劲的进口增速说明内需在提振,也体现了中国政府正在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许多出口国也将得益于中国增加的需求。专家认为,这对于全球经济的再平衡是有益的。

  袁钢明说,中国的第二个转型是发展低碳经济。中国还处于工业化时期,目前对能源和工业原材料的耗费还比较多,这并不容易做到。但中国的新能源产业发展速度很快,比如风电、太阳能发展都很不错,中国在碳减排方面所做的努力得到了包括美国在内的一些国家的承认。中国的“低碳转型”也将给世界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今年9月,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包括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袁钢明说,这将是中国经济转型的第三个方向。

  然而转型不会在一夜之间发生。前摩根士丹利亚洲区主席史蒂芬·罗奇日前表示,中国当前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他说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必将改变整个世界对中国的看法。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10-12-13 5:53:57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