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欢迎光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今天是1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欢迎光临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网! 今天是125年4月30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精神
沈德咏:加强审判管理,解决审判质效、保证廉洁、落实司法为民于审判工作各环节

最近,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沈德咏在全国法院审判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作了重要讲话:

沈德咏在讲话中强调,各级人民法院要在工作实践中深刻领会王胜俊院长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基本观点,准确把握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原则和方法,下大力气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促进审判管理工作的科学发展。一要着眼于实现司法公正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各级法院要进一步强化管理意识,通过不断创新,使我们的管理理念更先进,管理机制更健全,管理方法更科学。要通过对各个审判环节的严格管理,进一步规范法院的司法活动和法官的司法行为,切实解决各种影响审判质效的问题;二要着眼于实现司法廉洁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要全面建立起严格的审判管理制度,堵塞制度上的漏洞,要以严格的工作要求,堵塞管理上的漏洞,建立起切实可行的防范机制,保证司法廉洁。要充分利用审判管理的多重他律功能,建立起他律与自律相结合的机制,在反腐倡廉建设中取得工作主动;三要着眼于实现司法为民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要根据人民群众对审判工作的要求和期盼,确立工作目标和努力方向,以人民群众的呼声作为创新和加强审判管理工作的切入点和立足点,按照能动司法的要求,把司法为民的要求落实到审判工作各个环节。

   沈德咏指出,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是开展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载体,也是各级法院领导抓审判管理工作的重要抓手,各级人民法院要高度重视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建设,充分发挥好他们的作用:一要充分发挥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的参谋助手作用。要着力打造一支既能独立开展审判管理各项事务,又能提供完整的审判工作数据,还能及时发现、分析问题的审判管理专业队伍;二要充分发挥专门审判管理机构承上启下、连接各方的枢纽作用。专门审判管理机构要协助审判委员会和院领导开展好对全院审判工作的一级管理工作,认真做好部门内部的二级管理工作,还应当为机关人事、政务管理部门开展审判资源配置、法官绩效考核等各项管理工作提供数据、信息支撑,要使这“三大管理”形成合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其整体效应;三要充分发挥专门审判管理机构综合审判业务部门的作用,专门审判管理机构要切实履行职能,对分案、排期、开庭、裁判、执行等各个审判环节实行全程管理,确保审理过程严谨规范、公开透明,确保案件裁判结果公正高效。

   沈德咏强调,今后一个时期,各级人民法院要明确职责,积极创新,落实审判管理目标任务的各项要求:一是要在强化审判流程管理上下工夫。要尽快完善审判流程管理的基础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管理规章制度,强化审限监控和程序监督,保证审判管理健康、有序进行;二是要在强化案件质量评查上下工夫。要建立起切合审判工作实际的案件质量评查工作规程和科学可行的评查标准,注重总结提高,实现约束机制与激励机制的有机结合。要结合人民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和当事人涉诉信访问题,加强案件质量的专项评查和重点评查工作,促进案结事了,建立起案件质量评查长效机制;三是要在监控审判运行态势上下工夫。要通过数据和资料分析、研判审判工作运行的整体态势,及时发现影响均衡结案、制约案件质量与效率的各种潜在问题,及时提出切实可行的审判工作决策建议;四是要在完善审判绩效管理上下工夫。要在全面、准确、客观地为考核部门提供办案绩效基础数据的同时,对一些关键绩效指标进行动态管理,根据审判实际和广大法官的意见与建议,及时提出确立、调整指标权重系数的决策建议,确保绩效考评发挥正确导向作用;五是要在协调配合服务上下工夫。要做到积极主动、统筹兼顾、严谨细致,通过制度化逐步实现工作的规范化,确保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沈德咏最后强调,专门审判管理部门要责无旁贷地承担起实践探索、理论创新的任务,既做理论的实践者,又做理论的创建者,与时俱进,不断把人民法院审判管理工作推向新水平。一是必须不断总结经验。各级人民法院要更多地以不同形式、不同载体,总结交流工作经验,研究探讨理论与实践问题,不断推进审判管理的创新与发展;二是必须紧贴审判工作实际。审判管理的创新与发展要以审判工作的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对审判管理的具体工作做法也要实行分类指导原则,要根据形势任务的变化不断改革创新,增强管理效果;三是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审判管理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有效,创新和发展审判管理的方向是否正确,必须通过司法实践来检验,最终要看人民群众对法院审判工作的评价是否得到提高,要看人民法院的司法公信力是否得到提高,要看人民法院科学发展的水平是否得到提高。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10-11-12 5:51:55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