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随笔
有感:一宗案件有几个原告?

 

 

曾登载于《人民司法》2007年第7,《法庭》20078

 

 一宗案件有几个原告?如果从形式上来回答,答案似乎一目了然——对照起诉书掰开手指一数就知道。倘若从实质上去推敲,情况可没那么简单。当你敲响法槌,应着槌声望去,在正义殿堂的尽头,总会瞥见影影绰绰有四个原告:

头一个原告,首推起诉书中落款的起诉人,即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那一类主体。他走进法庭为的是诉不平讨说法,这个原告希望你的裁判满足他的请求。他只叫嚷自己的利益。

第二个原告是谁呀?正是起诉书上所列的被告!面对着法官,任何一个被告都期盼法官采纳他的辩驳,他的意见,他的请求。当你依法履行职责的时候,他就如同原告一样把官司的胜算寄希望于你;假如你的工作存在瑕疵或者违法,被告立马摇身变作“原告”投诉你检举你。说白了吧,在利益诉求上,诉状中的被告,他跟原告扭打到法庭争的是同一块蛋糕,蛋糕如同立在地上的一根柱子,原告的诉求和被告的诉求彷佛是系在柱子上的两条长长的绳索,原告向左拉,被告向右扯,活象拔河赛,都恨不得使尽一切有形的力无形的力,还有种种超出常人想象力的阴招!被告与原告,两者除了在法庭审判席上的坐次不同,不见得有什么两样。他只算计自家的得失。

     他们一切在于输赢,为了拼赢不顾一切!

第三个原告的席位上端坐着法律。高悬的国徽正是她的化身。法律是国家的意志,是人民的意志,是裁判案件的准绳。你要是故意违背法律恶意曲解法意,法律迟早会站出来追究你违法审判的责任,此番情景下的法律就如同原告的情形。她守护社会的正义。

我们来认识第四个原告吧,它的名字叫做良知。良知是你心中最深的海洋最广阔的天空,不可阅读之,只可感悟之,如果你故意把黑白颠倒,良知就一刻不会停止对你无言的声讨。如果忠诚遭到背叛,灵魂陷落荒野,良知会像冬夜的火把,照亮你的世界温暖你的身躯——只要你把她轻轻摇醒。她叮嘱你“修齐治平”。

她们一切不在输赢,情系苍生眷顾一切!

真是泾渭分明——他们为了私利,她们看护公理。我们甘愿在她们怀里作良知的俘虏!

有个饶有兴味的传说,教你懂得什么是良知:老师父训斥弟子泯灭了良知,弟子不屑,回敬哪来什么良知!老师父责令弟子肃立一旁,令其脱掉长袍和长裤,弟子不敢有违。继之喝令他把内裤也脱光,弟子惊叫这这要不得啊,老师父正色道,浑小子,这就是你的良知!

原来,良知不是什么玄虚的东西,不过是普通人心中的常识常情常理罢了。法律又是什么呢?法律的背后就是生活,生活必有人伦,生活脱离不开芸芸众生的常识常情常理。为法官者,一定不可让法庭的高墙遮挡你睿智的目光,要深情注目围墙之外生活的沃野,到那里去寻找你裁判正当性的支撑点。开庭闭庭,槌起槌落,案件一宗宗了结,人事一拨拨往来,法典一页页翻过,见惯输赢,当每每忆起“堂上一点朱,民间千滴泪”。当往事如烟飘散,是谁永驻你的心间伴你回望来时的路?是良知。

   有一位圣哲,人们说“在他之前的所有哲学都流进他那里,在他之后的所有哲学都从他那里流出”,他是哥尼斯堡养育的大哲学家康德。“有两样东西人们对其越是长久地凝神思索就越是充满敬畏:头顶上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此话是康德对世人的劝谕。放眼今日世界,但凡信奉《圣经》的社会,总统在就职宣誓的时刻,凡夫在法庭上宣誓的时刻,莫不手按《圣经》起誓,西人藉此仪式重温共同道德价值唤醒内心良知。因为“在西方的文明里,法律与宗教共享同一种仪式、传统,而且具有同样的权威与普遍性。”我们呢?

仰望星空自然的威仪,估量道德良知的向背,如果自然和自由注定不可通约,那么,我们就敬畏良知吧——用尽一生的虔诚:“法官在审判案件之前必须先审判自己。”

 

                                                              

广东高院:林广海

                                                          200765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8-7-1 18:20:15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