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2008年3月14日14:30,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做客人民网强国论坛“两会专区”与网民进行在线视频交流,主题为:自主创新与建设创新型国家。本场访谈由人民网、新浪网联合直播。
【视频】 访谈全文
[主持人]:各位网友下午好,欢迎收看人民网视频访谈。今天来到我们强国论坛做客的嘉宾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非常欢迎路委员长做客我们强国论坛和网友在线交流。
【路甬祥】:各位网友,你们好。我也非常高兴、很荣幸今天有机会到人民网强国论坛和大家一起交流。
对技术的评价,不应该设置太多的政府奖项
[主持人]:网友也是特别欢迎路委员长的到来。我看到这边已经有很多问题上来了。其中有一位叫做“白塔”,可能是您的忠实“粉丝”。记得路委员长曾经说过,提倡学术界要树立正确的科学价值观,端正科学理念,构建和谐的学术生态。他非常想问路委员长的是,从国家层面上看,我们应该建立什么样的激励和惩罚机制,才能够实现您倡议的这个目标?
【路甬祥】:我想从国家层面,也同样应该深刻地理解科学与技术的本质和真实的价值。因为科学主要是认知客观规律,还没有被人们所认识、未知的规律,所以它需要艰辛的探索,所以来不得浮躁和急躁,对科学探索的主要途径,是国家通过稳定地对基础科学的支持,让科学家自主地探索这些真理。所以如果评价体系过于以论文数量来衡量一个人成绩的话,往往会误导科技人员,技术的价值主要还在于应用,最终它的优劣要靠市场来评价,它的有效程度也要通过市场来反馈。所以,我觉得对技术的评价,不应该是指太多的政府奖项,应该通过专利的转移、通过产生市场效益对发明人、对创新者或者创新的单位进行回报。
当然,对社会特别有贡献的技术方面的人才,国家也可以进行奖励。但是应该放得稍微后一点。接受历史的检验,接受实践的检验,给他以荣誉。
我想政府能做的主要还是在知识评价奖励方面做得更加适当。当然对于违背科学道德、诚信行为的,应该严肃地查处,严重的要给予惩戒,这是针对另外一种方面来说了。也要看到,大部分的科技人员还是积极努力,求真务实的。真正违背科学准则的还是少数,但是要引起注意。
技术创新要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
[主持人]:我们再来看一位网友的问题。网友“机械设计师”:您认为当前制约自主创新的因素有哪些,当务之急需要解决的有哪些问题?
【路甬祥】:如果这位网友理解的自主创新,主要是指技术创新领域的话,我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要加快建设一个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在这个价值环境当中,企业通过自主创新、经营管理的创新,它才能取得竞争优势。我觉得这是最基本、最重要的。
第二,因为技术创新也有一个的链条,就是前沿技术的探索,需要一定的时间,而且也有风险,开始的时候,一般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不敢冒这个风险,不能够从源头做起,这就要求政府对技术前沿进行投入,通过大学、国内研究机构等进行探索。一旦探索有了成果,可以看到市场的前景,企业就会积极参与进来,逐步地转变成以企业为主体的、以市场为导向的技术创新。
我们认为,政府特别要注意对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探索的投入。当然还要注意对工艺性的投入,包括和农业相关的,和公共卫生、医疗相关的,和某些公共技术基础有关的投入,企业也不可能用自己少量的资金去投入,创造一个好的环境。
第三,技术和科技创新领域里面,要建设一个诚信、和谐、合作的学术生态,这点很重要。无论是做基础研究,还是做高技术前沿探索,或者转移转化都是重要的,因为如果没有一个诚信的、求真务实、和谐合作的生态,创新的效果和创新的潜力就不可能充分的发挥出来。
联系到刚才你提出的问题,我觉得在科技界以及在社会对于科学技术的创新规律,也要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当代的科技已经逐步把基础研究和高技术前沿探索融合在一起,不像过去四五十年以前,做基础研究的,可能并不关注技术前沿。现在做半导体物理的和做半导体器件的,界限已经很模糊,所以创新行为逐步发展成为平行的创新行为,在认知规律的同时就已经想到应用了。在做材料的同时,很快想到要开发新的元器件。所以我们要逐步地在观念上、体制上、机制上逐步的适应这个变化,把过去基础应用研究和高技术发展分割的研究方式和知识方式逐步转变成为更加紧密联系、融合的状态。
这样真正能够形成一个产学研紧密结合的,技术创新以企业为主体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创新的价值链。不光宝贵的科学投资能够变成新的知识、新的前沿技术,而且新的知识和新的前沿技术又能够很快地变成新的生产力,创造新的财富,支持国家的强盛、支持人民的富裕。这样税收也就多了,返回来对创新也有了更多的支持。
[主持人]:是一个互相影响、互相提升的过程。刚才路委员长提到了,这种平行创新行为会使得各产业之间更加融合。
【路甬祥】:现在不光是数理化、天地生学科之间融合、交叉,而且创新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也是息息相关,而且转移、转化速度非常快。
[主持人]:刚才您也提到了,比如一个创新的企业,如果在前沿阶段,其实是很需要政府帮助和支持的。网友:高新自主创新在前期是周期长、风险大,如何通过体制创新来鼓励技术创新?
【路甬祥】:早期的投资有风险,所以政府应该承担起责任来,选择优秀的团队,鼓励他们探索新的方向。现在已经有自然科学基金会,也有“863”、“973”这一类的项目,支持研究机构和大学从事前沿探索,包括基础科学和技术前沿的。以基金会的形式、国家项目的形式。另外,要选优支持。政府不能对每一个申请都支持,还是要好中选优,选择一些优秀的。对这些探索还要有一定的宽容度,不能逼的太紧,要的太快,它也有自己的规律。另外一方面要加强,包括通过媒体、通过转移转化中心,加强中间环节研发,国际上讲是转化型的研究,就把前沿的研究工作,根据需求再完善,再进行二次开发。比如生命科学技术研究,研究的干细胞的问题,它能够用到临床上。因为如果没有中间研究、没有过渡研究,基础研究的成果以论文形式发表,它的技术体系不完整,临床医生还不好用。所以,有了中间过程的研究,使得临床可以接受了。比如生物技术,国内研究机构和大学做的,有些成果,工厂拿去可以用,但有更多的成果,工厂拿去,还不能用,还需要有工程化的过程。现在国家考虑,在企业里面或者是鼓励研究机构和大学、企业联合起来,建一些工程研究平台、工程研究基地,我想这是一个很正确的方向。
[主持人]:我们这边有一位强国论坛的忠实网友叫“一天一地一广仔”,他非常尊敬和崇拜您。他问:关于创新型国家您有着什么样的思路?
【路甬祥】: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是依靠创新来驱动,而不是主要依靠资金的投入或者是资源消耗来进行发展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不同。当代社会已经到了一个知识经济时代,只要有知识,只要能转换核心关键的技术,就能够发挥引领的作用,而且消耗的资源、排放的污染物质会越来越少。同时核心关键技术,对于国外的依赖程度会很低。中国现在核心关键技术对外的依赖度是60%,而美国、日本核心关键技术对国际的依赖度只有5%左右。所以,这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另外创新型国家的产业结构,制造业是以高技术为主的制造业,整个产业结构慢慢会转移到以创新型的服务业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作为主流方向。这样排放当然就低了,物耗也低,可持续发展性也特别好。创新型国家是有明确指标的,科技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本国的知识产权、核心关键技术对国外的依赖程度,这也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另外高技术产业,和以知识为基础的服务业在产业链当中所占的比重有多高,这些都是很重要的标志。
要给年轻人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机会
[主持人]:刚才您也讲到,要在好中选择更加优秀的。 网友焦距:自主创新是离不开本土人才的培养。为培养更多、更优秀的创新型人才,我们还需要做哪些工作?
【路甬祥】:培养、帮助人才,我觉得基础还是在教育。把教育搞好了,教育的理念更新了,就可以培养出大批的国际国内的优秀人才。现在教育上,最重要的还是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逐步地把我们传统的、现实当中存在的灌输式的教育、应试教育,转变成为启发式的教育,能够鼓励创新、创业的教育,为创新型国家建设提供人才基础。
第二,学校教育毕竟只是一个基础,最终还是要在参加研究或者是参加工作以后,在实践当中进一步提升和探索,要给年轻人更多的创新、创业的机会,包括中央政府、地方政府要重视对科技方面的投入,使得有志于创新的人才,有能力去做。企业建立公平的创新友好的市场环境以后,企业的领导人也关注、激发职工的创新行为,社会整个氛围就提升了。当然我们现在是一个开放的体系,经济也已经全球化,所以中国不可能什么事情都关起门来做,还得要在开放当中发展。要积极引进国外的新思想、新观念、新技术,也包括引进人才智力,把从中国出去的很多到国外学习的人才吸引回来,不能长期回来的,也可以短期回来,帮助国家建设。引进人才,就是要回来。智力型引进的概念,就是可以部分回来,同样可以使得国内的创新起点、创新效果能够提高。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