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专利法修改审判问题研讨会”上的讲话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庭长 蒋志培
(2008年4月28日)
各位会议代表、同志们:
大家上午好。
值此第8个世界知识产权日之际,专利法修改审判问题研讨会在合肥开幕了。首先,我代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庭向出席会议的各位来宾、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承办本次研讨会的安徽高院表示衷心的感谢!
2005年,我国启动了专利法的第三次修改。专利法的修改涉及人民法院的专利审判等工作,既有诉讼制度等宏观性体制问题,也有侵权判定等微观性技术问题。为了深入研究当前专利审判领域中的突出问题,同时为专利法的修改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和建议,去年下半年,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牵头成立了“专利法修改”和“外观设计专利司法保护”两个课题组,由我担任课题组组长,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以及受理专利案件比较多的北京、上海、广东、江苏等地高院的法官参与了这两项课题的主要研究。大半年以来,各课题组成员扎实工作,认真按照课题研究方案组织多种形式的调研,写出了比较成熟的、有份量的研究报告。本次研讨会实际上是整个课题研究计划的组成部分,既是一个理论研讨会,也是一个成果交流会。会上,课题组成员将围绕两个课题中的五大问题交流各自的研究心得,进一步研讨专利法实施中的主要问题。希望各位代表认真从法律适用的角度发表个人观点,集中精力开好这次会。
除了上述两个课题之外,今年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还牵头组织了关于驰名商标认定的课题研究。对于这三个课题,中国外商投资企业优质品牌保护委员会都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实际上,这几年最高法院知识产权庭与品保委联合开展了市场秩序规范、证据规则等多个课题的研究工作,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品保委是一个外资公司比较集中的行业组织,致力于中国知识产权保护事业的发展,务实地开展了一些富有成效的活动。知识产权法律的实施,包括专利法的修改,需要听取来自企业界的声音。这也是为什么本次会议邀请品保委代表参会的主要原因。希望你们从具体工作中提炼出典型的法律问题,为课题的研究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也可以提供一些国外相关的信息资料,供课题研究借鉴。
下面,我想就课题的研究讲几点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必须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高度宏观把握专利法的修改。
研究什么,怎样研究,为谁研究。这是我们在研究过程中需要思考的一个重要问题。我们的研究工作一定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为国家改革开放的大局服务,为立法决策服务,为审判工作服务。要紧密联系知识产权审判的实际,紧扣社会和业界普遍关注的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探讨和交流,不断增强研究的针对性。
当前,我国正致力于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和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以自主创新提升产业技术水平;鼓励技术革新和发明创造,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这是我们研究专利法修改大的时代背景,必须要把课题研究放在这个大背景下把握我们提出的建议和方案。要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民事审判在保护知识产权和激励自主创新中的主渠道作用。例如,专利权利范围的解释,侵权判定的方法等等,都关系到对创新成果的保护是否合理适度,是否体现了对经济增长有重大突破性带动作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的保护力度。又如,现行的专利无效诉讼程序比较繁琐,大大延长了权利确定的时间,增加了当事人的纠纷解决成本,不利于对当事人合法权益的保护。通过专利法的修改,改进确权纠纷解决机制,减少资源浪费,有利于执法标准的统一,增强当事人和社会公众对纠纷解决机制的信心,有效地回应社会对专利法修改的期待,大力促进科技进步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二、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法律技术角度认真研究专利法修改中的具体问题
司法理论研究工作不同于纯粹的学术研究活动,它的根本特征在于实践性。因此,我们的课题研究一要坚持“两结合两为主”的方针,即把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结合起来,以应用研究为主;把外国经验研究与本国问题研究结合起来,以本国问题研究为主;二要坚持对法律规范的深刻理解,真正领会法律规范背后蕴含的法治理念和法律精神,创造性地适用法律规则解决实际问题,坚持在法律框架内改革和完善有关制度,同时为法律规范的创设、修改提供理论素材和摸索实践经验;三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从实践中提出问题,从理论中寻求答案,将实际案例作为理论研究的基本对象,将实践的可行性作为制度创新的重要考量,做到审判理论来源于审判实践并能够服务于审判实践,充分体现知识产权理论的实践特色。切忌“空对空”,切忌把理论与实践搞成“两张皮”,不必追求理论体系、文章架构等形式上的完美,重在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和建议,切切实实地解决专利审判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在研究方法上,必须把理论研究同调查研究结合起来,重在实证研究。对于重大问题提出的对策建议,要有数据支持、案例支持、立法例的支持。理论研究要从调查研究入手,调查研究的成果要从理论研究体现。希望各课题组要着眼于现实,立足于审判,以适用法律和解决审判工作中重大问题为着力点,组织骨干力量,进行对策性的理论研究,不断深化对知识产权审判规律的把握。
三、必须坚持课题研究与人才培养相结合,从队伍建设层面努力提高法官素质。
百年大计在于树人,队伍建设是开展各项工作的根本。一支业务精通、作风优良的知识产权审判队伍是公正高效审理知识产权案件的重要保障。今年我们组织的这几个课题,都是知识产权审判的主要领域,希望各课题单位要充分利用这一工作契机,不仅组织开展好课题本身的研究,更重要的是,要注意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和培养一个研究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强的研究班子。要注意课题组成员年龄上的“老中青”结合,业务专长上的结合,搞好“传帮带”,多为一些有潜力的同志创造工作的平台,多提供一些锻炼的机会,努力形成人才辈出的好局面。
同志们,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理论永无止境。经济与科技的发展对知识产权审判理论和审判实践提出了越来越多的新问题。同时,国家建设对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新任务。只有不断创新知识产权审判理论,才能及时指导审判实践,正确解决实际问题;只有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完善知识产权诉讼制度,才能适应新形势新要求,保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的健康、顺利发展。
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