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何日“筑巢”中小企业

 

编者按:

   虽然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大增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巨大财富,但产业化的瓶颈就是融资难题。以知识产权作为质押物而获得银行贷款是这些企业的迫切需求。这种新型的融资模式的出现,给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曙光。知识产权本身的特性而导致其价值评估的困难、知识产权交易市场的不完善等,使这种新兴的融资模式障碍重重。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何日“筑巢”中小企业

                                               中国知识产权报记者  魏小毛

           (本文发于20071114《中国知识产权报》,发时略有调整)

    拥有知识产权、缺乏资金,是目前我国科技型中小企业的普遍现状。要实现知识产权向生产要素的转化,加快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的转变,突破融资瓶颈,是这些企业的迫切需求。

                        中小企业亟需融资新模式

知识产权拥有量的快速增长并没有立即给许多科技型中小企业带来立竿见影的现实效益,产业化的瓶颈就是融资难题。传统的银行质押贷款主要以有形的实物资产作为质押物,但是,无论是银行还是知识产权的所有人都认识到,专利、商标和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也是公司的重要资产,既然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能在衡量企业价值时能被认可,很自然地也应该能作为有效的质押资产。

“知识产权成为社会热点,也引起了银行的重视,知识产权所有人与银行的接触也开始变得频繁。”中国资产评估协会无形资产评估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连城资产评估有限公司董事长刘伍堂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认为,为在同业竞争中赢得优势,作为一种金融创新,质押贷款业务迅速被一些银行正式开展。

“知识产权质押融资是以企业拥有的专利、商标、著作权等知识产权为质物,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机构等提供中介服务,担保公司等提供信用担保,由银行提供贷款的一种融资模式。”北京经纬律师事务所律师郭锋认为,这种模式需要各方共同参与贷款审查、贷后管理和风险防控以及质物处置。

北京、上海、天津、湖南湘潭等地先后开始尝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自200610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推出“展业通”中小企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以来,已满一周年,截至200710月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授信审批额度达到2.45亿元,发放贷款1.5亿元。上海市浦东新区开展的“慧眼工程”是通过对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成长潜力大的优秀科技企业进行重点支持和服务,解决其产业化过程中面临的融资瓶颈问题。20069月份开展以来,共帮助了14家企业从银行获得贷款,贷款资金达1300万人民币。

多数银行尚在观望

虽然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一经推出就受到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热烈欢迎,但作为授信的银行却仍然是集中在少数几家银行,而且这些银行也是蜻蜓点水,不愿普遍推行,其他银行大多处于观望状态。风声大雨点小是这种质押融资模式的最好比喻。

“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中存在大量银行难以解决的专业问题,特别是估值风险和法律风险,是制约银行开展相关业务的关键。”刘伍堂认为,虽然1995年我国颁布的《担保法》中明确规定了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形式,适用于银行质押贷款,但无法预测的信贷风险使银行对这项新型的贷款模式犹豫不前。

虽然任何一种形式的质押授信都存在风险,但是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风险特别受到银行的关注。记者了解到,交通银行北京分行的“展业通”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在授信条件上有严格限制:贷款用途仅限于在生产经营中的正常资金需求,不能用于证券、期货等市场;贷款期限一般为1年,最长不超过3年,且不得办理展期;贷款额度一般控制在1000万元以内,不超过人民币3000万元。有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银行甚至在授信条件上比交通银行北京分行更为严格。

“知识产权客体本身所独有的无形性等特征决定了这种质押贷款时的金融风险较大。”中央财经大学资产评估研究所所长刘玉平教授认为,由于知识产权的无形性,对知识产权的界定问题,不同评估方法对其结果的影响问题,无形资产附着性特点带来的收入分成问题等,这些都决定了知识产权价值评估的弹性。而知识产权的价值评估是决定银行是否授信以及授信额度的重要依据。

郭锋认为,专利、商标等质物未取得依法授权,质物权属不清,质物存在侵权纠纷、提前终止、被申请宣告无效等法律风险,这些也是制约银行授信的重要原因。

“知识产权交易市场不完善,知识产权变现能力弱,是阻碍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的最后一道屏障。” 刘伍堂认为,与传统的质押贷款相比,银行关注的不仅是质押的知识产权未来可能实现的市场价值,银行更看重的是质押的知识产权的变现能力。当债务人不能逾期还款时,知识产权不能象机器、厂房那样容易正常变现,使得银行对此裹足不前。

                   各方需努力完善机制

今年1030日,中国评估论坛在北京召开,来自政府部门、银行界、中介服务机构以及企业的代表共同探讨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中的知识产权价值评估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在会上表示,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对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事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知识产权资产评估是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促进知识产权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一环。要努力创新知识产权资产评估体系,大力推进知识产权评估事业发展。

“每一类知识产权需要分别研究其评估的特殊性,单独制定各类无形资产的评估指导意见非常重要。”刘玉平在此次评估论坛表示,我国应在2001年财政部颁布的《资产评估准则——无形资产》的基础上,分别制定包括专利、商标、版权等资产的评估指导意见,更有效地规范和指导各类知识产权资产评估工作。

银行应当重新审视传统的贷款理念,适应知识经济带来的变革,改变传统的放贷模式。刘伍堂认为,一直以来,银行用传统的还款标准考察知识产权项目,这使得很少有项目能达到标准,从而失去了一大批具有还贷能力的客户。因此,银行应当重新认识知识产权的价值特性,对知识产权贷款项目不再硬性要求第二还贷能力,建立新的审核标准。

较早推行专利权质押试点的湖南湘潭市有许多经验值得借鉴。在这次评估论坛上,湘潭市市长余爱国表示,要充分发挥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制定政策,为银、企双方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提供服务平台。同时,为了化解金融风险,可以尝试设立政府投资为主的风险基金,或者由政府财政、金融机构和科技企业共同出资创立科技企业贷款担保基金等,实现风险防范的多元化。

要使知识产权质押贷款业务得到迅速发展,需要政府、银行、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多方努力,才能搭建一个高效、融通的平台。刘伍堂认为,通过多方合作,知识产权质押贷款才能实现对中小企业扶持的“杠杆效应”,降低企业的实际融资成本,使得政府扶持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的政策和中央鼓励科技创新的号召落到实处。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7-12-3 9:10:41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