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逾八成中国内地传媒缺乏商标保护意识
报告显示:逾八成中国内地传媒缺乏商标保护意识
2007年04月29日 11:30: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课题组发布的《中国商标与产业经济蓝皮书》显示,中国内地传媒商标保护意识淡漠。在内地两千七百多份报纸中,为自己的报纸名称进行商标注册的不到百分之十二,很多著名报纸商标如南京的《新华日报》、沪上两大晚报之一的《新民晚报》都已被无关企业和个人抢注。

    “泻停封”牌止泻药、“无间道”牌防盗门、“布什”牌尿不湿、“中央一套”牌避孕套……如今,名人名物名事被“搭便车”已不是什么新鲜事了。然而,各大传媒在对这些商标抢注事件大肆报道的同时,却忘了关心一下自己的商标。

    目前,随着中国传媒业的市场化发展,品牌已经成为一家传媒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一个成功的品牌形象,在为传媒带来社会影响力的同时,也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但统计显示,在中国两千七百零九家报纸中,除了天津的《今晚报》、上海的《申江服务导报》等少数报纸外,多数报纸都没有对自己的名称进行商标注册,中西部地区比东部地区尤甚。而全国近八千五百家期刊中,注册率也仅为百分之十八。

    不仅如此,很多报纸和期刊名称还被他人抢注,其中上海、浙江、山东和河北的报纸名称抢注率居内地之首。业内人士称,忽视商标价值以及由此带来的经济及社会效益,是内地媒体商标保护意识薄弱的关键。(武文静)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7-4-30 6:03:01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