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政策精神
中国出台新司法解释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
中国出台新司法解释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
2007年04月05日 20:36:33  来源:新华网
 

中国出台新司法解释加大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
明显降低侵犯著作权罪数量门槛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田雨)继2004年12月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联合出台司法解释,大幅降低知识产权犯罪刑事制裁“门槛”后,两司法机关5日再次联合出台新的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力度。

    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我国近年来保护知识产权形势的发展,以及司法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两司法机关在总结知识产权刑事司法保护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对2004年出台的司法解释进行了补充和完善。

    一个较大的变化是,新的司法解释明显降低了侵犯著作权罪的数量门槛。根据这一司法解释,以营利为目的,未经著作权人许可,复制发行其文字作品、音乐、电影、电视、录像作品、计算机软件及其他作品,复制品数量合计在500张(份)以上的,属于刑法第217条规定的“有其他严重情节”;复制品数量在2500张(份)以上的,属于刑法第217条规定的“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

    新司法解释规定的以上两个侵犯著作权罪的数量,较之2004年出台的司法解释缩减了一半。此前两司法机关规定的数量标准分别为“1000张(份)以上”和“5000张(份)以上”。

    根据刑法第217条的规定,“有其他严重情节”的,侵权人将被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侵权人将被判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新的司法解释还根据知识产权犯罪的特点,统一了单位犯罪与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司法解释明确,单位实施刑法第213条至第219条规定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行为,按照2004年出台的司法解释和新司法解释规定的相应个人犯罪的定罪量刑标准定罪处罚。

    这一司法解释自即日起施行。两司法机关明确,以前发布的司法解释与本解释不一致的,以本解释为准。

    “中国司法机关将进一步加大知识产权的刑事司法保护,充分发挥刑罚惩治和预防知识产权犯罪的功能,推动创新型国家建设。”最高人民法院有关负责人表示。

    国家保知办就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答记者问

    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张毅)为落实国务院办公厅《保护知识产权行动纲要(2006——2007年)》,全面做好2007年保护知识产权工作,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组织制定了《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并于4月2日发布。国家保知办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4日就相关事宜接受了新华社记者的采访。

    我国将在四个方面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新华网北京4月4日电(记者张毅)国家保护知识产权工作组办公室主任、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4日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按照刚刚发布的《2007年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今年我国将在完善立法、强化执法、完善执法监督机制和增强执法透明度四个方面,切实加强对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

    法院将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加大罚金刑适用力度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田雨)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人民法院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在依法适用主刑的同时,将加大罚金刑的适用力度。

    这一司法解释规定,对于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的,人民法院应当综合考虑犯罪的违法所得、非法经营数额、给权利人造成的损失、社会危害性等情节,依法判处罚金。

    "两高"司法解释保障知识产权刑事案被害人自诉权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田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提出,要落实法律关于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公诉和自诉的规定,切实保障被害人的刑事自诉权利。

    司法解释规定,被害人有证据证明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直接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依法受理;严重危害社会秩序和国家利益的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由人民检察院依法提起公诉。

    “两高”出台司法解释统一侵犯著作权罪名适用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田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进一步明确了侵犯著作权罪“复制发行”的含义,以统一侵犯著作权犯罪的罪名适用。

    这一司法解释规定,刑法第217条侵犯著作权罪中的“复制发行”,包括复制、发行或者既复制又发行的行为。侵权产品的持有人通过广告、征订等方式推销侵权产品的,属于刑法第217条规定的“发行”。

    侵犯知识产权犯罪4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新华网北京4月5日电(记者田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5日联合出台的新的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司法解释,对侵犯知识产权犯罪适用缓刑情形予以规范,以列举的方式进一步明确:4种情形一般不适用缓刑。

    根据这一司法解释,侵犯知识产权犯罪,符合刑法规定的缓刑条件的,依法适用缓刑。但是,司法解释同时明确,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一般不适用缓刑:因侵犯知识产权被刑事处罚或者行政处罚后,再次侵犯知识产权构成犯罪的;不具有悔罪表现的;拒不交出违法所得的;其他不宜适用缓刑的情形。

  相关评论      
相关稿件
· 您认为中日应采取什么措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合作?
· 田力普:知识产权保护国际规则应兼顾不同国利益
· 全面保护知识产权 中国将采取二百七十六项措施
· 全球知识产权保护与创新论坛在京开幕
· 广电总局:自主知识产权数字电视国标8月实施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7-4-6 6:09:22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