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审判信息
四川省成都中院:求索中的发展:自主创新与知识产权司法保护(1)
刘楠、梁群、钟晞鲲

 

——“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司法实践与社会需求

四川省成都市中级人民法院

刘楠(副院长)、梁群(民三庭庭长)、钟晞鲲(民三庭法官)

前言:问题的提出与求索

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作为我国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成都市“十一五”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成都市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提出,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以高科技成都建设为实践,以创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为契机,以重大事项为抓手,加强自主创新,深化创新创业环境,提高城市核心竞争力,实现科技强市,到2010年,将成都建设成为创新活动强劲,转化渠道顺畅,知识产权保护有力,领先中西部,全国一流的知识产权强市,科技竞争力进入全国前列,科技作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5%以上。国家和成都市的战略部署将知识产权问题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突显了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作为国家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更好地发挥司法职能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的基础地位和主导作用,充分体现其保障和服务功能,是当前人民法院贯彻落实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必须面对和准确把握的重大发展课题,为此,我们针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增强可持续发展后劲的司法实践及社会需求的课题进行了调查。

本次实证调查以成都市为范例,以问卷调查为主,召开座谈会为辅,参照司法实践所反映的情况进行了综合分析。以涉诉企事业(以当事人身份参加过知识产权诉讼的企事业,且所涉案件已经审理完毕,其中原告26家单位、被告18家单位,包括省外及本省、本市企事业单位)、未涉诉企事业(共37家,其中有33家企业为高新技术企业,4家科研院校)、党政机关、行业协会为调查对象,向涉诉企事业发放调查问卷44份,未涉诉企事业发放问卷54份,向党政机关、行业协会发放问卷104份,共计发放问卷202份。为了解不同身份人员的看法,我们设计了三套调查问卷,其中涉诉企事业调查问卷设计问题81个;未涉诉企事业调查问卷设计问题80个;党政机关调查问卷设计问题59个;行业协会调查问卷设计问题64个。

一、成都地区自主创新的现实方位

(一)成都地区自主创新总体态势

1、纵向比较,我市自主创新工作呈良好的发展态势。

“十、五”期间,通过实施“成都高科技行动纲要”,我市科技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和显著成效,主要体现在:一是知识产权工作取得快速发展。2002年成为国家专利试点城市,2004年转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2005年被确定为全国首批3个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市创建市之一。二是在集成电路设计、磁悬浮列车、红外线毫米波、肿瘤生物治疗、新型航空器、核技术应用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科技竞争力显著增强,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稳步提升。三是自主创新具备良好基础和诸多有利条件。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为科技进步与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我市拥有较为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具备科技大发展的基础和能力;对外对内开放的局面,使我们能充分利用国内外科技资源,分享世界科技进步成果;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为科技事业发展提供重要制度保障;“和谐包容,务实创新,智慧诚信”的城市精神,为科技进步与创新聚集浓厚的文化氛围。2005年,专利申请量再创历史新高。据国家知识产权局统计,我市专利申请量达7241件,比2004年增长67.5%,比全国平均增长率高30 个百分点,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为1630件,比2004年增长44.2%;专利授权量达3079件,比2004年增长16.8%,申请量和授权量在副省级城市中继续名列前茅。商标培育工作成效显著,2005年商标申请注册10612件,继续保持西部城市之首。截止2005年,注册商标总量达4.2万件,其中,中国驰名商标13件,四川省著名商标233件,成都市著名商标153件。自2003年以来,成都市区域内软件登记达800余件,文字、美术作品登记达870余件,其中2005年文字、美术、软件等作品版权登记量较2004年有了成倍增长,达到500余件。植物新品种方面,四川省在1999年至2006年期间,已先后申请植物新品种375件获得授权88件,居全国首位,成都地区在该领域亦取得一定成效。

2、横向比较,我市自主创新现状与发达地区相比尚有差距。

胡锦涛同志在在全国科学技术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将决定国家竞争力的高低,城市竞争力的高低也能够反映其自主创新能力的强弱。《2005中国城市竞争力报告》将我市的的科技竞争力、人才竞争力分别定位于全国第9和第12位,但应当注意的是在该报告中我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仅在全国50个大中城市中位列第二十八位;《全球城市竞争力报告(20052006)》中我市的城市综合竞争力排在全球110个城市的第94位,在国内次于东部的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但居于中、西部参选城市之首,这从某种层面上说明,我市的自主创新工作虽具有了诸多有利条件,但与东部地区相比,尚有差距。通过问卷调查该不足主要表现在:一是48.3%的党政机关,43.5%的行业协会,48.9%的涉诉企事业,35.2%的未涉诉企事业认为全社会知识产权意识较弱,企事业掌握和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能力和水平较低;二是55.2%的党政机关,34.8%的行业协会,42.2%的涉诉企事业,35.2%的未涉诉企事业认为企事业自主创新的核心竞争能力不强,发明专利和涉外专利比例低,研究开发水平有待提高;三是39.1%的党政机关,39.1%的行业协会,24.4%的涉诉企事业,33.3%的未涉诉企事业认为科技创新人才不足,科技资源整合利用欠佳,制度机制尚待完善;四是29.9%的党政机关,43.5%的行业协会,55.6%的涉诉企事业,24.1%的未涉诉企事业认为科技投入总量不足,科技市场不规范;五是知识产权网络信息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功能不完善。

3、社会公众对成都市自主创新现状的评价

1:成都市自主创新现状的评价

调查对象

人数

您感觉成都市自主创新实力在我国居于何种地位

选项情况

上游

中上游

中下游

下游

不好比较

人数

占%

人数

占%

人数

占%

人数

占%

人数

占%

党政机关

91

7

7.7

16

17.6

55

60.4

9

9.9

4

4.4

行业协会

23

0

0

8

35

12

52

2

8.7

1

4.3

未涉诉企事业

54

3

5.6

12

22.2

32

59.3

4

7.4

3

5.6

涉诉企事业

39

2

5

7

17.5

21

52.5

6

15

3

7.5

从调查情况看,五成以上的调查对象认为我市自主创新实力居于全国的中下游水平,二成以上的被调查对象认为我市居于全国的中上游水平,总的来讲80%的被调查对象将成都地区的自主创新实力定位于全国的中游位置。这说明,我市经济、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地区济的活跃程度、发达程度、繁荣程度以及外向型程度与我国东部地区的差距日益缩小的现状得到了社会公众的肯定,也说明社会公众对我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和实力寄予厚望。(见表1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6-10-13 8:19:41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