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最新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思想,中宣部理论局组织编写的《科学发展观学习读本》,全面准确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意义、深刻内涵和落实举措,值得认真研读。 《读本》指出:“国家核心竞争力越来越表现为对智力资源和智慧成果的培育、配置、调控能力,表现为对知识产权的拥有、运用能力。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在综合国力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战略地位。”这是因为,要真正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就在于创造和培育我国的知识产权优势。 第一,要认清知识产权与经济优势的关系 所谓知识产权优势,是指通过培育和发挥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经济优势,是相对于比较优势、竞争优势而言的第三种优势。它避免了笼统的竞争优势的理论缺陷,而突出了以技术和品牌为核心的经济优势或竞争优势。它不仅应体现在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部门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部门,必须掌握自主研究、自主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为基础的标准体系,而且还体现在我国传统的民族产业或低端产品部门,包括劳动密集型产业部门,也必须塑造在国际上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民族品牌和名牌。 知识产权的重要性日益突出,已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管辖范围中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并重的三方面内容之一。知识产权是国家法律赋予知识产权权利人的一种特殊权利。其中,专利权实际是以国家权力保障的一种合法的垄断,拥有一项专利等于拥有受国家法律保护的独占的市场,以获得专利权来占领和控制市场比任何其它竞争手段都更直接、更有效。同样,商标知名度的大小,也是企业市场占有率的象征,拥有一件名牌商标就会获得持久、稳定的市场。所以,知识产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利器。 在当今全球经济竞争中,知识产权的争夺已经成为控制市场的主要手段,而且这种争夺将随着知识经济的迅速发展愈演愈烈。发达国家凭借自身经济、科技的竞争优势,试图通过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取得更大的市场份额。发展中国家在从世界贸易组织中得到一些利益的同时,也面临着发达国家知识产权竞争优势的严重压力。专利权是知识产权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国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专利竞争策略去应对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是中国企业迫切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在高科技局部领域抢占专利权制高点过程中,我国的整体水平和绝对水平与世界强国还有相当的差距,但在某些局部领域也有自己的优势,处于世界前沿,其中许多极有价值的发明创造需要予以高度重视和保护。高科技在市场竞争中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中国企业必须在局部领域取得自主的知识产权,以占领知识产权制高点。 我国在一些传统民族产业领域占有绝对的优势,然而,如果我们一味固守“传统”,不重视传统产业技术的研究开发和知识产权保护,这种绝对优势也会逐渐丧失,突出的例子有中药产业、稀土产业、基因产业等。 第二,必须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生物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革命蓬勃发展,知识经济初露端倪,世界产业结构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发达国家的科技产业飞速发展,据oecd的统计,其主要成员国的知识经济产值已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0%,高新技术产业在制造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目前已接近30%;出口产品结构逐步转变到以高新技术产品为主导的方向,高新技术产品占工业制成品出口的比重目前已接近40%;知识密集型服务出口发展迅速,到2002年此类服务出口将占其服务出口总额的一半左右。1998年度世界银行发展报告纲要中指出,如果发展中国家不能掌握高新技术这一新财富,就会落后于他人,以致丧失自然资源丰富和劳动力成本低廉的优势。我们是亦步亦趋地跟着国外企业后面跑,沿袭以前仿制和低价竞销的老路,永远受制于国外企业;还是切实从提高企业研发能力和专利保护意识着手,研制、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站在技术发展的前沿,或者通过引进专利,在此基础上进行消化、吸收,最终形成自主知识产权,这是两种经济发展战略和路径,其长期利弊效应是显而易见的。 第三,必须打造自主知识产权的国际品牌 由于品牌具有属性标示的重要作用和垄断性及高回报率等特征,因而我国民族工业要想在短时期内加速发展和壮大,就必须精心组织和实施品牌发展战略。名牌的多少是一个国家产品竞争力的象征,也是一国经济优势和综合实力的体现。我国目前约有1/3以上的资产在闲置,这一现实为我国高价值品牌扩展提供了最大的可能。可见,品牌战略的实质,就是构建以名牌产品、名牌企业体系为基础的产业链,以名牌的规模效益增加国家的经济优势和竞争能力。当前,我国应把主要的精力用在发展民族品牌事业上,以“品牌战略”为龙头来走活关系中国经济大局的民族企业和民族经济这盘棋,主要寄希望于外国资本是极不明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