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
首页
- 记者专栏
中国法学网:著名法学家郑成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著名法学家郑成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举行
吴仪、李铁映等送花圈
第九届、十届全国人大代表、法律委员会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知识产权中心主任,中国法学会知识产权法学研究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研究员、教授、博士生导师,著名法学家郑成思同志遗体告别仪式,于9月15日在八宝山殡仪馆兰厅举行。
吴仪、李铁映、罗豪才、陈奎元、肖扬、任建新、彭小枫等向郑成思同志送了花圈。送花圈或挽联的还有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国务院法制办、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光明日报社、北京仲裁委员会、中国政法大学、微软公司法律部、香港特别行政区知识产权署、郑成思同志生前所在单位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等120多家单位,以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全国人大法律委员会主任委员杨景宇、国务院法制办主任曹康泰、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等200多人。
15日上午,兰厅告别室内庄严肃穆,哀乐低回。“沉痛悼念郑成思同志”几个大字凝固在电子显示屏上,下方是郑成思同志略带笑容的半身遗像,两侧悬挂着他的学生撰写的挽联“衣可简食可简但著书立说求是,名也罢利也罢惟治学济世为真”。郑成思同志的遗体安详地躺在青翠欲滴的常青植物和各色鲜花组成的花丛中,鼻梁上还架着人们熟悉的那副大框眼镜,遗体上覆盖着撒满了鲜花的白色丝绸。郑成思同志的父亲、原中组部副部长郑伯克,郑成思同志的爱人杜丽英及子女,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原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陈奎元,中国社会科学院常务副院长冷溶,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江蓝生、高全立等献的花篮依次摆放在遗体的正前方。
告别室外,赶来参加告别仪式的社会各界人士排起了长长的队伍,签到簿上很快就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在熙熙攘攘的人流中,既有来自各高等院校的教师、法院系统的法官,也有来自全国人大、地方人大、国家版权局、国家知识产权局等部门的官员,还有不少从事知识产权实务工作的律师、企业人员。他们中有的人与郑成思同志生前很熟悉,是同事、朋友;有的人是听过他的课、讲座,得到过他的指导、帮助;还有不少人与他素未谋面,只是敬慕郑成思同志的为学、为人而前来。一部分人是从上海、重庆、武汉等地专程赶来为他送行。
9时50分,遗体告别仪式开始。参加遗体告别仪式的全体同志面色凝重,胸佩白花,手持白菊。冷溶、江蓝生、高全立走在队伍的最前面,怀着沉重的心情向郑成思同志的遗体鞠躬致哀,向这位被誉为“中国知识产权界第一人”的著名法学家作最后告别。鞠躬、绕行过程中,很多同志抽噎不止,不断有同志痛哭失声。这声声的哭泣,表达了人们对这位年仅62岁的著名学者的依依不舍和深切怀念。参加告别仪式的领导同志还有:杨景宇、顾昂然、王维澄、曹建明、孙琬钟、王胜明、信春鹰、张春生、沈春耀、姜颖、徐玉麟、王景川、周成奎、沈仁干、阎晓宏等。
郑成思同志1944年12月出生于云南昆明,1966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68年毕业于北京政法学院法律系,曾在黑龙江省鸡西市、北京外贸学院、国家外文出版事业管理局等单位任职。1979年5月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从事法学研究工作,历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国际法研究室副主任、法学研究所副所长兼政治学研究所副所长等。2006年9月10日因病不幸逝世。
郑成思同志是我国知识产权法的开创者和主要奠基人,其研究成果对我国知识产权法律体系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启蒙作用。他的《版权法》、《知识产权论》等著作多次再版,对我国知识产权的研究和教学有深远的影响,是我国知识产权研究史上的经典著作。他结合我国国情开展学术研究,逐步形成了自己的知识产权法学思想和学术体系。1979年至今,他参加了我国几乎所有重要的知识产权法律的起草和修订,曾两次为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授课,多次为全国人大常委会做法制讲座。2004年、2005年、2006年连续三年被英国《知识产权》杂志评为“世界上最有影响的50位知识产权界人物”之一,是我国仅有的两人之一。郑成思同志学识渊博,平易近人,淡泊名利,潜心耕耘。他的一生是为祖国、为人民无私奉献的一生,是为我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鞠躬尽瘁的一生。他的英年早逝不仅是我国知识产权界的巨大损失,也是我国法学界的重大损失。
郑成思同志逝世后,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北京市知识产权局、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庭、中国专利保护协会、法律出版社、金杜律师事务所等120多家单位及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李慎明、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等近40人发来唁电。
告别仪式前,杨景宇、顾昂然、王维澄、曹建明、冷溶、江蓝生、高全立、信春鹰等十多位领导同志亲切慰问了郑成思同志的亲属。
来自高等院校、人大系统、法院系统、与知识产权有关的政府部门、公司企业的同志及郑成思同志亲属、生前好友、学生等各界人士千余人参加了遗体告别仪式。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国际法研究中心联合党委书记陈甦,法学研究所所长李林,国际法研究中心主任陈泽宪及法学所、国际法中心职工80多人也参加了告别仪式。
(法学所人事处 张锦贵 拟稿)
文章出处:中国法学网
本网发布时间:2006-9-18 15:31:18
[
推荐朋友
] [
关闭窗口
] [
回到顶部
]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