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人民时评:比盗版更让人忧虑的
比盗版更让人忧虑的(人民时评)
陈 鸿
     《人民日报》 ( 2006-09-18 第05版 )
  最近,国家统一部署的“反盗版百日行动”,战果可谓辉煌,仅广东各地执法部门从9月5日到13日,短短数天内就查获4条非法光盘生产线。

  “创作的是穷人,盗版的成富人”,是文化生产领域人们对“穷”和“富”的一种解读,虽然偏颇,却从反面说明盗版对国家的危害及其难以禁绝的原因。试想,如果自己的创新成果成为别人的发财工具,谁还会主动创新?而如果从事盗版生产能够一夜暴富,那些惟利是图者又怎能不“前仆后继”?

  盗版打击创作者的积极性,不利于国家创新发展。在知识经济时代,盗版就是在直接破坏生产力,直接侵蚀社会诚信和社会风气。正是基于对盗版危害的充分认识,国家从立法到执法,不断加大打击力度,“深挖”地下非法生产线。

  然而,能够想象得到,出于对暴利的追逐,地下生产线以及各种非法盗版产品还会不断地冒出来。只要有需要,盗版生产就不会停止。人们对盗版产品的购买欲越大,盗版产品的市场份额就会越多,“劣币驱逐良币”现象也将不断出现。

  问题是,面对这些盗版产品,我们并不像对待其他假冒伪劣商品那样深恶痛绝,甚至因盗版更“合算”而采用欢迎的态度。尽管我们很多人都知道:盗版属于非法,购买盗版产品并不道德。但我们依然用“从众心理”来让自己心安理得。

  这远比盗版本身更让人忧虑。当我们对发生在身边种种盗版非法产品售卖熟视无睹的时候,甚至为用极低的价格购买而沾沾自喜时,岂不知,正是我们的“宽容”为盗版提供了丰富土壤。当“非法”为社会广泛接受时,“打击”的结果可想而知。

  更为严重的是,当我们因为贪图小利为盗版提供“养分”时,在盗版“杂草”丛生的环境下,那些创新企业也就会因养分不足而枯萎,最终会损害国家创新发展的大计,损害着每一个人的利益。君不见,近年来,音像图书市场上的精品、新作越来越少,因为制作越精,投入越高,就意味着可能的损失就越大。一部大片,还没有正式上映,小贩已经开始四处兜售盗版光碟。一位国内著名软件公司的老总感叹:“我们的第一威胁是盗版,其次才是微软。”更多本有光明前途的软件公司、制作企业死于盗版的“围剿”。

  近年来,为了鼓励创新发展,国家出台了许多优惠性政策和措施。但这还远远不够。为创新营造良好的市场氛围和社会环境,还有赖于每一个公民的努力。拒绝盗版就是鼓励创新,而支持创新是公民的责任。而当类似“盗版”的行为被公民视为“当然”,人们“习惯性”地不再拒绝便宜的“水货”、市场上的“假名牌”,甚至认为是“生存法则”时,不仅我们的社会风气深堪可忧,我们民族的创新脚步也必将受阻。

  从国际上看,反盗版是一个共同难题。但一个共同的规律是,打击盗版是一个执法过程,更是诚信社会和责任社会的建设过程,这是我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现实基础,也是我们清除盗版行为的社会土壤。

 
     《人民日报》 ( 2006-09-18 第05版 )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6-9-18 6:05:18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