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内蒙古打造绿色草原品牌——“西部开发品牌行”报道之一
内蒙古打造绿色草原品牌(品牌万里行)
——“西部开发品牌行”报道之一
岳富荣 张劭瑾
     《人民日报》 ( 2006-09-11 第15版 )
  伊利、蒙牛、鄂尔多斯……来自北国大草原的一个个著名品牌,不但在国内外市场独领风骚,且已成为内蒙古的“名片”。今年,世界品牌实验室公布《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内蒙古7个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品牌榜上有名,其中伊利以152.38亿元品牌价值荣登全国食品行业榜首。

  内蒙古品牌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异军突起,后来居上,绝非一种偶然。打好草原牌,即发挥内蒙古得天独厚的优势,草原文化融入自己的品牌理念,精心打造绿色草原品牌,是其成功的重要原因。

  草原文化孕育绿色品牌

  内蒙古草原既是一种自然资源,也蕴涵着独特文化。内蒙古经济发展与研究促进会副会长郝诚之认为:“‘名牌的一半是文化’在今天已成为一种共识。”内蒙古的一大批企业,特别是农畜产品加工企业,从创业之初便认识“草原”的价值。伊利集团的创业理念中强调“草原是内蒙古品牌的共同基因”;蒙牛集团则认定“内蒙古最大的有形资产是草原,最大的无形资产是草原文化”。独特的草原文化带给内蒙古企业双重优势。

  一方面,草原文化的生态特征深入人心。广袤的草原、无污染生态环境,使得内蒙古产品几乎自出生就带有“天然、品质、绿色、无污染”的烙印。得天独厚的资源,使内蒙古企业获益匪浅。

  另一方面,草原文明源远流长,在更深层次确立了内蒙古品牌的内涵。郝诚之认为,草原文化具有原创性、开放性、兼容性、英雄性。内蒙古的一批著名企业的文化理念,体现着草原文化在新时代的内涵。伊利集团执着于“不断创新追求人类健康生活”,蒙牛集团信守“产品等于人品,质量就是生命”的理念。人文精神和自然遗产相结合形成的内蒙古企业文化,是内蒙古品牌最大的财富。

  政府扶持夯实发展基础

  内蒙古实施品牌战略起步早,力度大。10多年前,内蒙古就提出品牌推广的理念,政府制定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大力扶持地区品牌。

  内蒙古财经学院教授张荣智认为,内蒙古绿色产业的发展,从宏观方面看,在基地建设、产品开发、标准制定、规范管理、科研推广及产业化经营、市场开拓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比较完善的制度;从微观看,内蒙古企业对品牌的自我管理较严、绿色产品本身质量较高。例如,伊利、蒙牛都把奶源建设视为企业的“生命线”,认定只有优质奶源才有高质量的奶制品。他们采用“公司+农户”、“公司+奶牛养殖小区”以及建设现代化牧场等方式建设奶源基地,从源头保证了乳品的品质,夯实了内蒙古乳业发展的基础。一些企业还不断致力于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动产品技术含量的升级。

  品牌集群发挥龙头作用

  今天,内蒙古已经形成了规模化的绿色草原品牌集群,鄂尔多斯、鹿王、伊利、草原兴发、蒙牛、河套酒、小肥羊等16个商标已被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据统计,我国平均6000件商标中有1件驰名商标,而内蒙古每1600件商标中就有1件。

  内蒙古品牌的企业已成为带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火车头。包头市“小肥羊”公司直接就业岗位达6万人,间接就业或收益人员达20多万人。伊利集团多年来一直成为内蒙古自治区“纳税状元企业”之一,直接制造了数万个就业机会。至2005年底,伊利为奶农发放奶款达100多亿元,扶助数十万农户数百万奶农脱贫致富。内蒙古以品牌企业在带动原料开发、运输、包装等相关领域的产业发展,以及在提升当地整体经济实力,吸引资金、人才,解决就业等方面,已充分发挥了龙头作用。

 
     《人民日报》 ( 2006-09-11 第15版 )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6-9-11 6:35:52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