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知识产权的考验
进入1980年代,由石英手表的开发而培育出来的元器件技术的半导体,液晶等器件的外部销售取得了增长。公司也不再只满足于生产作为pc外设的打印机,开始着手生产pc机本身,fdd,hdd等其他外围设备。但是这些产品多数是由美国公司发明的。
恰在此时,美国产业界受财政赤字,贸易赤字等经济问题的困扰,出现萎靡不振。为打破这种困境,美国政府依据著名的young报告,制定并出台了专利保护政策。完全强化的专利权保护,使拥有专利权的美国公司开始向日本企业提出支付专利费,停止生产和销售的要求。
弊公司也不例外,以半导体,pc为中心,收到了来自美国企业和私人发明家的专利攻击。要求金额是如此之高,几乎等于通过努力降低成本所获得的利润总额。并且不是一家两家,而是来自多个对手。对于这样的要求,我们想尽各种办法努力减少支付金额。相反,对手也认为日本企业是相当不正当的。因为后起的日本企业把他们花费长年时间,巨额资金开发的技术,未经许可擅自引进使用,生产出售低价产品,冲击美国产品的市场。
在提出专利费要求的对手者中,也不乏假借专利保护之名的不良分子,对于他们我们是毫不动摇地坚决给以反驳。但是,经过一定程度的意见交换,也感觉到其中一些要求并非全无道理,至少对于对方的先行技术开发,应给予尊重。对这些公司的专利权,尽力尊重,通过签订合同的方式,尽可能做到圆满解决。其中也有从尊重对方公司意向的角度出发,停止本公司产品的生产,或者修改产品设计构造避开对方专利的时候,但多数还是通过缔结生产许可证合同的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对于有技术实力的公司,不仅仅是解决过去的问题,还从长远的角度出发,与其签订长期的专利权交叉使用合同。同时,通过与对方的交涉,自有专利权也可以得到正当的评价,并力争与其达成相互交叉使用专利权的适当条件。
在此过程中,我们逐步了解了美国企业对权力,法律,裁判的思维方法,掌握了美国的诉讼程序,并学会了如何灵活使用它的方法。另外,仅针对手表进行专利管理的弊公司,面对美国电子行业界不容置疑的知识产权的强大优势,茫然不知所措的情形给我们自己留下深刻记忆。为了能与美国企业进行对等的竞争,在决不抄袭、开发独立自主产品的前提下,深感加强自身知识产权管理体制,彻底提高自主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重要性。
我们深刻认识到要想挤身于世界一流企业之列,并能与之进行对等的商务交流,具备不败于欧美先进企业的知识产权力量,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
(3)强化知识产权的策略
大约在10年前的1995年,我开始全面负责爱普生的知识产权工作,那时就下决心要在今后10年内使公司知识产权能力达到世界一流水准。
首先,是对现状的客观分析。所幸有关知识产权的信息相当部分是公开的,通过对公开的专利信息的细致分析,掌握了与其他公司间的力量对比,同行业中所处的位置等详细信息。
结合客观事实,在制定公司的经营战略,特别是制定中期经营蓝图时,尽可能地描绘出3年,5年后的知识产权应达到的状态,以目标的形式明确确定下来。并且与部门的全体同事一起,制定出实现这一目标的具体实施方案。操之过急,往往事与愿违。我们以一种循序渐进,避免后退反复的切实可行的工作推进方法,确保了每个年度计划的彻底完成。
具体是围绕着「申请专利的权利化」,「发挥专利权的作用」及「知识产权活动基础环境建设」三个方面开展工作的。
特别要提的是,有关知识产权活动基础环境建设工作,涉及到①公司内部组织结构的确立;②专职人员的确保与培养;③公司技术人员的知识产权教育;④知识产权信息检索系统的建成;⑤知识产权管理系统的建成;⑥职务发明奖励制度的充实;⑦专利代理事务所管理方法的扩充等多个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