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随着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法规日臻完善,统一、高效的知识产权海关执法体制逐步建立,进出境环节的侵犯知识产权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今年一季度全国海关查获侵犯知识产权案件537起,案值达人民币2400万元。
据了解,目前海关查获的侵权案件主要集中在货运渠道。为了逃避海关监管、规避法律制裁,不法分子的侵权手法也不断“翻新”:通过使用与注册商标近似的图形、文字,试图打“擦边球”;将货物与侵权商标相分离,待出境后再组合,企图蒙混过关。此外,行邮渠道知识产权案件也有上升趋势。一些境内企业或者个人开始采取化整为零,以携带或者邮寄方式出口侵权商品。特别是随着互联网运用的普及发展,境内和境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通过设立网站兜售和在我国境内采购并以邮包或者快件发运出口的方式进行侵权商品贸易。
为此,各地海关积极开展保护知识产权专项行动,将服装、鞋帽、汽配、灯具和手表等列为保护重点,将屡次发生侵权行为的企业列为重点查控对象,加大查缉力度。同时,注重加强与地方工商、专利、版权、公安、司法等相关部门的联系配合,提高海关执法效能。
(刘 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