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学术腐败还有救吗?
新民晚报:学术腐败还有救吗?
www.xinhuanet.com  2006年03月29日  来源:新民晚报

    这年头,腐败现象也在高校和学界蔓延。一宗宗抄袭、剽窃案被揭发出来,那些出事的教授们,原先被尊为“人类灵魂工程师”,各种堂皇的头衔听着都犯晕,顿时本人斯文扫地不算,还牵连到所在的名牌院校,直接败坏了中国教育和学术的整体形象。于是教育部去年颁布了学术规范要则,今年人代会上又倡议要立法惩治,但看来收效不大,新的爆料仍不断,分明是造假有术,手段变得更加离奇。如清华大学医学院院长助理兼教授刘辉利用姓名英文拼写相似而窃取他人重要成果,即是最近一例。

    当前学界之腐败不仅因外界感染,更由于内在的病变。学术本为“天下之公器”,可近年也转而为利欲所驱动。“本校保护主义”保护什么?就是既得利益。须知学术论著与成果发表的数量及其重要程度,不仅事关教授本人的聘任、工薪、奖金、名誉、地位,也事关所在院校或单位的排名、级别、重点非重点、能否进入某重点学科或某项特别工程,而在此种种名目的背后,均和大量的国家资金投入挂钩。所以学校也以功利的目的与措施,大力推动和刺激教授们出科研成果。如此同荣共损的连体结构,万一有谁急功近利不择手段而有什么闪失,又岂能痛下断肢剜痈的决心?

    “笑贫不笑娼”,这是过去对重利轻义的不良世风的形象概括。今天的高校和学界虽没到那种地步,但越来越被金钱的杠杆所左右,也是不争的事实。比如考量一个教授,也主要看他能搞到多少课题资金,才学与德行反倒变成其次。这样一来,道义的原则和自律,难保不落到次席,学术腐败也就有了滋生条件。看来,真正想彻底铲除学术的腐败,还须从根本入手,再建一个重义轻利的新风气。这肯定是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并需要全社会的努力。(白耶)

    相关新闻:

    教育部:抵制学术腐败需要第四种力量

    反学术腐败,知识分子要有把尺子

    全国人大代表罗家融:整治学术腐败刻不容缓

    科技界委员抨击学术腐败:领导读博一路绿灯

    教育部将成立学风监督组织狠抓高校学术腐败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6-4-4 8:49:48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