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从制造到创新 创新中国瞄准新“四大发明”
从制造到创新 创新中国瞄准新“四大发明”(图)
2006年03月12日    来源:新华网
【字号  留言 打印 关闭 

    

这是海信研发的“信芯”彩电芯片。新华社发

    新华网北京3月12日电(记者樊曦、裴剑容北京—圣何塞连线报道)中国正在力争用15年左右的时间,使自己从一个产品制造基地,变为一个拥有一系列新发明的创新大国。

    在提交此间人代会审议的“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中,“着力增强创新能力”被作为中国未来5年发展的一个目标。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要“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启动一批重大科技专项,涉及信息、生物等战略产业领域,能源、资源、环境和人民健康等重大紧迫问题,以及军民两用技术”。

    自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从一个经济落后国家,成为了世界第四大经济体。但是,据《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的调查排序,中国资源绩效居世界倒数第6位。中国还没有从根本上摆脱资源能源密集型的经济增长方式。这跟中国科技水平低有很大关系。

    2005年,全社会研究与开发经费占gdp的比例没能达到预期的1.5%,仅占1.3%。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博士生导师、全国政协委员郭国庆分析认为,研发经费占gdp的比例没有达标,反映出中国企业对自主创新的积极性不够高,暴露出全社会科技投入不足。

    谈到这个问题,新华社驻圣何塞记者采访了中国—哥斯达黎加联合工商总会会刊《工商》负责人邓煦平,他说,在拉美,能看到很多贴着“中国制造”标牌的产品,包括服装、鞋帽和玩具等。但是,大都是“贴牌”产品,是外国品牌,在中国经过廉价劳动力加工后再出口过来的。

    “我们非常关心中国的两会,注意到中国正在打造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我们想通过杂志告诉拉美读者,中国正在发生一个巨大的理念变化——从‘中国制造’转到‘中国创新’。这是中国的新形象。”他说。

    据记者了解,拉美地区很关注中国两会。墨西哥维拉克鲁斯新闻网站连续几天采用多条新华社播发的两会新闻,其中,“中国知识产权保护取得巨大成就”、“中国经济发展转型的四大阻碍”、“新的五年规划对中国领导人提出机遇和挑战”等,都直接涉及自主创新的内容。

    拉美一些发展中国家也面临与中国相似的问题。在两会开幕时,委内瑞拉、古巴驻华大使都对新华社记者表示,他们很关注中国怎么进行制度创新,创造新的发展奇迹。

    对此,全国人大代表刘飏接受记者采访时说,中国人不但善于加工制造,其实也很善于创新和发明。从原子弹爆炸,到杂交水稻大幅提高农田亩产量,再到“神舟”载人飞船上天,都是证明。她最希望在农业、it、教育和军事领域做出“新四大发明”。

    她说,9亿农民生活在农村,农业创新是构建新农村的切实保障;it业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教育的创新关键在于用创新思维培养创新人才;军事创新除了能捍卫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还可以广泛用于生产民品,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秘书长柳秀说,中国的航天科技、杂交水稻以及被称作“现代毕昇”的激光照排术,都是了不起的成就,将来一定会有新的“四大发明”。

    2006年,中国政府将投入716亿元力促自主创新,比2005年增加115.26亿元,增长19.2%。 

    刘飏认为,“创新不仅是技术加金钱,还要从整个民族观念、思路、精神、文化上进行创新。有了这样的土壤、气氛和条件,才能为建设创新型国家提供制度保证。” 

    柳秀说,要想不断进行科技创新,就必须加大力度保护知识产权。

    全国人大代表、航天推进技术专家戴证良说,“外国买一点,自己造一点,拼起来就是自己的”时代已经过去了。中国人应该向航天人学习自主创新精神,通过在重点领域、重点项目形成有自主产权、有核心竞争力、有自主品牌的产品和技术,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完) 

    延伸阅读:

    郑成思:"不保护好知识产权,中国难再有四大发明"

    郑成思代表指出,中国要保护好知识产权至少得做两件事:一是教育,人人都要建立尊重创新者合法权益的意识;二是严惩,让侵权者付出巨大代价,还权利人以公道。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举世闻名,但郑成思强调,“如果不真正保护好知识产权,中国以后就难再有‘四大发明’那样的科技创新。”

    从"躯干国家"到"头脑国家"的艰难转型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成思危有一个著名的论断,他把知识经济时代的国家分为两种,一种是“躯干国家”,另一种是“头脑国家”。在他看来,目前的中国还远不是一个“头脑国家”,主要原因是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

    ·千年木活字传承"四大发明" 钱景不错前景堪忧  

    ·全国人大代表从“小球震撼世界”谈自主创新

    ·自主创新的链条,到底“卡”在哪里

打印】 【纠错】 【评论】 【主编信箱
(责任编辑: 周庚虎 )
 相关稿件
· 郑成思:"不保护好知识产权,中国难再有四大发明"
· 中国整体科技实力尚难赶超西方 创新能力远远不足
· 代表委员畅谈建设创新型国家:全面小康的有力支撑
· 左延安;税收应该体现对自主创新支持
· 企业自主创新和企业高速发展之间的关系
· 打破行政壁垒,从制度创新着手
· 武汉市委书记苗圩:创新 增添城市魅力
· 知产审判力促自主创新 去年逾5千人侵权被判有罪
· 安徽发展的突破点靠观念、体制和科技创新
· 如何破解保护知识产权难题 中国力促自主创新
文章出处:新华网
本网发布时间:2006-3-13 6:05:51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