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学术讨论
国资委官员:中国国企原始创新能力还很薄弱
  2005年11月17日21:33

  新华社北京11月17日电(记者任芳 徐兴堂)国务院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监事会主席季晓南17日在中国生产力发展国际论坛上说,中国目前真正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国有企业还较少,国企原始创新能力还十分薄弱。

  据季晓南介绍,2003年中国大中型国有工业企业技术引进经费总额为56.7亿元,而消化吸收经费仅为3.6亿元,两项费用的比例是1:0.06。而韩国、日本企业引进技术和消化吸收的比例则达到1:5到1:8。

  季晓南指出,国有企业自主创新的意识还不强,动力机制还不完善,与发达国家企业相比,企业科技投入还有较大差距。另外,国有企业总体上技术水平较低,技术创新效率不高;自主创新环境不完善,还没有形成有利于国有企业自主技术创新的竞争环境。

  季晓南建议科学选择技术创新模式,将技术创新与技术引进有效结合,提高企业的消化吸收、自主创新能力。

  同时,要强化企业科研开发的主体地位,提高企业自主创新意识和动力。国资委应将科研经费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例、每年企业获得发明专利等有关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指标纳入国有企业领导人的考核体系,激励企业家的自主创新行为。

来源:新华社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5-11-30 2:07:53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