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韩“端午申遗”之争韩国胜出 专家:不是坏事 www.xinhuanet.com 2005年11月26日 08:17:37 来源:新华社-现代快报
中韩“端午申遗”之争中国落败,专家认为不是坏事,无形遗产是全人类共享财富
韩国申遗成功
据韩国联合通讯25日报道,韩国驻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代表称,由18名专家组成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审查委员团21日至24日在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审查委员会,并 在江陵端午祭等64个申报遗产中选定43个为“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
据悉,“人类传说及无形遗产著作”宣布制度是在认识到无形遗产在人类历史上所占价值和保存必要性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于2001年实行的制度。此次也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三批宣布无形遗产名单。
专家认为不是坏事
“韩国申遗成功对我们的端午文化不会有什么冲击,无形文化遗产是全人类共享的财富,我们的文化传统被别国认同,我个人认为不是一件坏事。”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刘魁立25日上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刘教授介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无形遗产申报的要求是每个国家每两年才能申报一项,中国急需保护的无形遗产很多,所以才导致此次韩国抢先申报。
端午祭不同于端午节
“江陵端午祭其实与我们的端午节不是一回事。”中国民俗学会秘书长、北大教授高丙中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韩国的端午祭实际上是由舞蹈、萨满祭祀、民间艺术展示等内容构成,这与中国人吃粽子、划龙舟、纪念屈原是两回事,“惟一的相同点是时间框架,都是在中国的端午节期间举行。”
高教授表示,韩国申遗成功实际上给我们带来了很好的启示:他们把传统的文化活动注入了现代的元素,成功地实现了现代转型,并得到了国际认同,对于中国文化遗产的保护有借鉴意义。
围绕着端午节申遗之争,从去年开始至今,在中国学术界和民间都产生了极大的反响。据《北京晚报》
【链接】中韩“端午申遗”之争
此前,中国准备将所有的传统节日打包集体申报“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而与此同时,我们的近邻———韩国也准备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江陵端午祭”为本国文化遗产。在韩国,端午祭的时间和我国一样,都是农历五月初五。两国将各自把“端午”申报为本国的文化遗产被媒体报道后,引发了国人极大关注。综合
中国商人赎回“端午节”域名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日前传出消息,韩国某公司秘密出击,抢先将“端午节.cn”这一中文域名收入囊中,抢注时间是2005年10月13日,注册期限为一年,注册者信息显示为“yunheeco,inc,r.o.k.”11月18日,域名投资界传奇人物姚劲波以24万元赎回了“端午节.cn”,并让该域名指向了中国。而那家韩国公司当初注册“端午节.cn”时,成本只有280元人民币。据《北京晨报》
“端午节”与“端午祭”的不同
“端午节”与“江陵端午祭”两者之间有何区别?
韩国文化财厅情报科工作人员刘勤植向记者解释,“江陵端午祭”是韩国农耕社会时期祈求丰年,民众共同参与的传统祝祭活动。在进行端午祭时,会举行假面舞剧、投壶、摔跤、荡秋千、长跪比赛、跆拳道比赛、高校足球赛等活动,而这些都是具有韩国地方特色的。上海外国语大学韩国籍教授康晓城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韩国人申请的是“江陵端午祭”这个特殊的民俗活动,而非端午节节日本身。
对于端午节和端午祭,刘勤植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别,我无法确切地说出,但是两者还是不同的。端午节是一个节日,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这一天,我们韩国人会举行祝祭活动。而江陵端午祭是在此基础上,融入了江陵这一地方特有的土俗信仰,它还包含各种各样具有民族特色的活动。我们申遗的项目是江陵端午祭。”
但是,复旦大学文博系民俗学研究者胡志祥副教授却有不同看法:“我认为‘端午节’和‘端午祭’并没有本质区别。文化包括核心部分和影响部分,在传播过程中总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在这期间,往往是核心部分保留了下来。端午节在中国本来就是祭祀活动,韩国江陵端午祭的核心部分就是从中国流传过去的。”
“虽然在韩语中,‘祭’和‘节’的意义有所差别,但是在‘申遗’时,无论端午节还是端午祭,都应该用英文的festival(节日)表示。”康晓城教授在接受采访时这样说。
复旦大学胡志祥副教授告诉笔者:“如果韩国此次‘申遗’成功,那么中国再就端午节要成功‘申遗’就比较困难了。”
但是75岁的辽宁大学退休教授乌丙安则表示,他国申报了,我们还可申报。乌丙安教授认为,人类口头遗产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具有“共享性”,和自然遗产的独有性是有区别的。在此问题上,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木卡姆”曲的申遗,联合国同时批准了“伊拉克木卡姆”和“阿塞拜疆木卡姆”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请。据《新闻晨报》
中韩端午节之争:跨国“遗产”双方可共同申报
中国投资者花3万美元从韩国买回“端午节.cn” 3万美元 姚劲波从韩国企业买回"端午节.cn" 端午节.cn被韩企抢注 域名注册时间为一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