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人民日报品牌时代:坚持自主创新 坚守自主品牌等

 
第十五版 2005年11月14日

·品牌企业动态
·第四届全国企业文化年会举办
·坚持自主创新 坚守自主品牌(企业家谈品牌)(附图)
·劳力士——
久立表坛不败之地(知名品牌的由来)

·“中集”:集合优势打造品牌(品牌头条·品牌建设支点系列报道(三))
·抓住优势环节:塑造品牌的捷径
·“必胜宅急送”亮相深圳(附图)
坚持自主创新 坚守自主品牌(企业家谈品牌)
  2005年11月14日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正泰集团公司董事长 南存辉

    多年来,我们从自身的探索与实践中体会到,打造自主品牌必须做到:树立一个理念,坚持两个结合,推进三个创新。
    树立一个理念: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
    企业理念是企业的灵魂。正泰确立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的崇高理念,作为全体正泰人共同奋斗的使命。正是这个理念成为激励正泰事业生生不息的精神支柱,使我们面对外国企业购并时有了“主心骨”。1992年,法国一家著名电器公司来找我们合作。其目的是要我们放弃自己的品牌,成为他们的控股分公司,我们拒绝了;2002年,我们在和一家跨国巨头谈判时,对方多次提出用高于正泰总资产5倍、7倍甚至10倍价格收购我们的品牌。为了“争创世界名牌,实现产业报国”,我们又一次拒绝了。我们与美国通用公司的合作,前后历时近三年才谈妥,主要原因就是我们不愿意放弃自己的品牌。最后对方作了让步,与我们成立“通用正泰(温州)电器有限公司”。这是通用电气在中国境内20多家合资企业中唯一使用联合品牌(gechint)、唯一保留中方品牌的公司。我们认为,为祖国争创世界名牌是中国企业家的神圣使命。
    坚持两个结合:自主与开放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
    自主创新是打造自主品牌的前提和基础。开放条件下的自主创新,既不同于闭门造车式的独立研发,也不是照搬式的全盘引进,须在自主创新的观念主导下,利用全球开放市场条件,借助多种手段实现关键技术来源的多元化,以原创性的“产品与服务概念”切入国际产业链上较高增值环节,在全球寻求技术和资源,形成自主品牌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产品。
    20年来,我们始终坚持走自主与开放相结合、引进与创新相结合的道路。一方面在不断扩大开放的过程中,不失时机地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另一方面又在努力消化、吸收国外先进技术基础上,不断培育和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自主创新能力越强,自主品牌的基础越扎实,在同跨国公司谈判合作时就越有实力。我们与通用电气的合作证明,实行开放与坚持自主、引进先进技术与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不仅没有矛盾而且相辅相成。
    推进三个创新:技术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
    打造自主品牌是系统工程,必须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体制创新为保障、以管理创新为基础,三者协调进行,方能奏效。
    科技含量决定品牌的价值,是品牌生存的基础。正泰把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一是制定中长期产品开发计划和规划,做到生产一代、试制一代、设计一代,缩短产品更新周期,加快产品更新步伐。二是完善激励机制,每两年召开一次科技大会,总结表彰科技成果,对在科技开发中做出贡献的科技人员进行奖励,极大地调动了工程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创造了良好的科技创新氛围。三是健全组织机构,落实开发责任。初步形成了以温州为生产基地,以上海为研发中心,以美国硅谷为科研开发点,以大专院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的多层次、开放式技术开发体系。
    民营企业在打造自主品牌中有体制和机制的优势,但也有局限性。家族式产权制度的封闭性和狭隘性容易导致急功近利,忽视品牌建设。正泰坚持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先后经历了股份合作、公司制、集团制、(控股)集团公司制四个发展阶段,初步形成了以集团公司为投资中心,以专业总公司为利润中心,以基层生产公司为成本中心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公司在产权制度变革时,重点建立并完善了法人治理结构。
    打造自主品牌是永续的发展过程,不可能是一劳永逸的。加强和完善管理是坚守自主品牌的基础。正泰以管理创新为打造自主品牌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对制造业来说,高质量的产品是品牌的载体。20年来,正泰初步完成了由低压向高压、由元件向成套、由传统工业电器制造向自动化领域、由电气制造业向系统集成方向发展的历史性突破。集团产品达300多个系列、5000多个品种、20000多种规格。其中获国家专利产品100多项,国家级重点新产品8项。基本满足了国内外客户的“个性化”需求,形成了自己的产品竞争优势。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14日 第十五版)
本网发布时间:2005-11-15 8:17:15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