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板蓝根颗粒厂家全国超八百 中药猛刮“仿制风”

www.xinhuanet.com   2005-11-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新华网广州11月10日电(黄佩)目前市场上同类中药仿制成风,仅板蓝根颗粒全国竟有800多家企业在生产,狂热仿制现象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中成药领域,一股中药仿制风正在行业刮起。


    今年1月—8月,全国共申报4101个中药新药,其中中药仿制品种2545个。中药新药申报数量比1999年上升了16.6倍,中药仿制药数量则比1999年上升了20倍。

    而今年8月份和9月份报批的新药中,中药新药申请的数量已经超出化学药申请的数量。以9月份为例,化学药新药申请为410个,而中药新药申请则有553个。其中中药新药申报多以对已有品种改变剂型的仿制居多。

    这一数据让业内人士惊叹不已,目前仅板蓝根颗粒剂全国就有874个批准文号,再算上复方板蓝根以及各种其他剂型在内,全国板蓝根制剂共有1100个批准文号。

    据威尔曼药业董事长孙杰明介绍,对中药的重复仿制风潮主要是从前年开始的,原因是许多厂家进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改造之后,盲目引入生产线,造成产能大幅增加,为了填补严重过剩的产能,不少企业都将目光投向了当时竞争还不算激烈的中成药上。开发一个类似的8类中药最低只需要几万元就可以了。这些产品不仅上市快,而且风险小,投入少,是典型的“短、平、快”项目。

    在仿制浪潮中受伤最重的要数中药保护品种,由于中药保护品种只是一种行政保护,只保护剂型不保护处方,很多企业都紧盯目前市场销售比较好的中药保护品种,通过改剂型进行申报,一个产品往往有颗粒剂、片剂、胶囊、分散片很多剂型,很多企业都在搭乘这些保护品种的顺风车。

    中国仅占全球中药市场3% 中药故乡徒有其名

    “全球中草药每年贸易额近300亿美元,而中国却仅占其中的3%。”当国务院调研室原副主任、中国wto专家咨询团成员姬业成昨天给出这一数字的时候,首届全国中医药品牌战略论坛的现场忽然变得异常安静。

    作为中草药发源地的中国,这一数字令昨天参加论坛的300多位代表感到尴尬。但事实确实如此。在中国老中医们仍拿着自己的祖传秘方为病人开方抓药时,日本、韩国已经用中草药赚回了大量的美元。

    安国中药饮片市场纪实 “药都”造假无法无天

    我国已确定将中药产业作为战略产业。本报记者独家报道的安国中药造假泛滥现象极具警示———长此以往,不仅影响中药产业自身的生命力,更会直接危及中医药现代化发展这一我国长期的战略任务

    有诗曰:“草到安国方成药,药经祁州始生香。”河北省安国市古称祁州,素以“药都”闻名天下。当今,安国是我国北方最大的中药材集散地,每天有无数的中药材和中药饮片源源不断地流出,供应北京、天津、东北三省、内蒙古、山西、陕西、河北、甘肃甚至福建、浙江等地的中药市场和医疗单位。然而记者近日在当地采访发现,安国的中药材及中药饮片市场存在严重问题,若不引起重视,将不但有损“药都”盛名,而且会危及人民群众的用药安全。

·我国中药知识产权保护亟待走出八大误区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5-11-13 7:44:00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