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特色:成就品牌的不可替代性

——与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副主任艾丰对话

2005年11月07日
 
 
  本报记者 冉永平

    记者:在创品牌的四大支点中,您把特色归为企业创品牌的第二个支点,所谓特色我认为就是企业的个性,即产品、服务的个性化。
    艾丰:是的,品牌很重要的一个要素是要有特色,或者说个性。如果没有特色,品牌就缺乏生命力。说句笑话,没有个性,混到人堆里别人找不出来的人适合当特务。而要卖东西,最好要让人一眼把你认出来。
    记者:从人堆里跳出来这个特性恰恰是国内企业、国内品牌的一大缺陷。国内企业往往是“千企一面”,企业缺乏个性,产品缺乏个性,因此品牌也缺乏个性。
    艾丰:国外著名品牌做到了个性化。比如汽车,一提奔驰,大家的第一个感觉就是老板坐驾,因为它的第二排舒服。而宝马呢?既然奔驰在第二排下了功夫,我就重点攻第一排,让开车的人舒服。所以有“开宝马坐奔驰”的说法。一排、二排人家都研究了,沃尔沃就在安全上做文章,它的特色是“全球最安全的汽车”。你看,同样是豪华车,各有各的特色。而我们想想国内的品牌,海尔彩电和长虹彩电有什么不同吗?你很难说出来。
    记者:的确,国内企业的产品非常同质化。我们似乎很少有像国外品牌那样有主攻方向,结果往往导致你有我有大家有,结果谁也不突出。
    艾丰:产品以及品牌缺乏个性的同质化带来的最大问题是同质化竞争。大家的产品都一样,难以培养出特定的消费群体,因此谁也难抓到真正忠诚于自己品牌的铁杆消费者。这样就必然导致竞争手段单一———只有靠价格战一决高下。
    记者:从品牌角度倒是可以说明为什么国内商家价格战此起彼伏的原因。品牌没有个性、产品没有特色就培养不出特定的消费群体,没有忠诚的消费群体大家对消费者的争夺就只有打乱仗。于是,价格战就成为华山一条路。因此,要避免价格战,除了规范竞争行为外,作出品牌的个性是一条路。我有个很深的体会是买衣服,一些有一定经济基础的消费者,往往只买几个品牌的服装,并非其他牌子质量就不好,一些高档品牌的质地都是很好的,而消费者之所以钟情于这些服装,其实已经超越了对产品质量的考问,而是出自对品牌个性的认同。
    艾丰:从你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同质化竞争是追求替代性,而个性化竞争是追求不可替代性。替代性是要取代对手、打垮对手,因此前提是全面超过对手,或者是对手搞的没有我好。而不可替代性是别人难打垮我,前提不是别人搞的不好,而是搞的好也难以替代我。比如你说的服装,喜欢a名牌的人并非因为b名牌的质量比a差,而是他更认同a品牌的个性。
    记者:我认为,追求不可替代性应该是竞争走入成熟的标志,而且还可以防止市场垄断。同时也为一些后来者提供了走向成功的机会。如果是同质化竞争,起决定性作用的必然是规模和实力,先发优势很重要。因为打价格战往往是比消耗,看谁最后倒下。因此根据这个游戏规则,肯定谁实力大谁存活的概率就大。而一旦市场格局确立,颠覆的可能性也较小,因此难免最后会形成寡头垄断。而品牌的个性化竞争却给了后来者机会,别人做的我尽力避开,而找自己的缝隙,这样就能避开强敌而求得发展。
    艾丰:是的,特色不仅是做品牌之道也是企业的生存之道。而且特色经营也是具有可行性的。当今世界,没有哪个品牌能包吃天下。只要认真研究市场,空隙总会存在。
    反过来,特色也是优势企业保持优势的有利武器。因为所谓品牌特色包括两个层面:物质的和文化的。其中文化的特色是更高层次的特色。因为,物质的特色就是我们说的专利,专利虽然受到保护,但别人还是可以变着法儿的模仿你。但文化特色是很难模仿的。一旦一个品牌的文化特色形成,会变成一种牢固的“特色占有”,成为最稳定的知识产权,很难被对手模仿。你刚才说的服装,其实固定消费者认同的就是这种文化特色。关于文化我们以后还要谈到,在此就不展开了。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 (2005年11月07日 第十五版)
本网发布时间:2005-11-8 9:37:41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