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从神舟六号飞天看“中国制造”(人民时评)
  2005年10月14日 【字号 】【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高渊

  苍天无语,但人们总有无尽的好奇与期待。这一次,在时隔两年之后,深邃的太空迎来了两位中国客人。而在费俊龙和聂海胜身后,有13亿中国人正抬头仰望星空。
  但此刻,人们有的不仅仅是好奇,更有激动、豪迈与思考。神舟六号,几乎是我国科研、制造与配套尖端能力的“综合体”。神舟六号飞天的意义,并不止于航天本身。
  众所周知,航天工程需要多方面科技支撑,具有带动各行各业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的作用。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在显示中国航天技术实力的同时,还会拉动一批技术企业发展,对整个经济都会产生深远影响。在某种意义上说,载人航天工程揭示了自主创新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在兴奋之余,有人说神舟六号载人航天飞行已经告诉世界,中国不是一个只能生产皮鞋、袜子、打火机的国家,还可以制造高精尖科技产品。
  我们曾听到另一种声音,说中国现在只是“世界车间”。言外之意是,中国目前制造业的主力集中在搞来料加工,独立生产高科技产品的能力不强,整体竞争力还不高。
  我们当然应该看到,目前我国制造业水平尤其是装备制造业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存在差距,国内制造企业相当部分在产业链的低端,缺乏核心技术。作为出口大国,我国的出口物品也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品,技术含量较低。
  在过去20多年中,制造业在中国的经济增长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其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在40%以上,并创造了一半的财政收入。但中国由制造业大国向制造业强国转变,无疑是一个庞大系统工程。这里的关键是,正确处理发展高科技企业与制造业的关系,大力发展高科技制造业。
  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在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同时,将技术向相关产业辐射,并以自身需求刺激高端产品的研发,从而带动了我国新材料、生物品种、通讯等产业快速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神舟六号飞天对我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启示是,当前世界正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综合国力的较量日益集中地体现在科技竞争方面,制造业发展必须建立在自主创新的基础上。
  对于我们这样一个就业压力较重的国家来说,制造业较理想的状态是,既能造飞机、火箭,又能造皮鞋、袜子。换言之,在保持一定规模的传统制造业的同时,着力开发关键核心技术,形成更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国品牌。有“创造”的灵魂为支撑,“中国制造”才能真正叫响。


    

文章出处:《人民日报》 (2005年10月14日 第五版)
本网发布时间:2005-10-14 8:03:00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