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时间:2005-09-14 08:39:21
备受世人关注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刚刚结束。本届大会有什么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果?这些成果对世界、对中国将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带着这些问题,记者专访了本届大会中国组委会执行主席、最高人民法院常务副院长曹建明。
这是世界法律大会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大会,也是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呈现出四大特点
记者:曹副院长,备受世人关注的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刚刚结束,作为大会的中国组委会执行主席,您认为大会有哪些特点?取得了哪些成果?
答:继1990年成功举办一届大会之后,世界法律大会再次在中国召开,一方面说明中国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稳定发展,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影响不断扩大,国际地位持续提高,另一方面也表明中国法治建设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为世人所瞩目,显示了中国的立法、司法、法学研究和法学教育在国际上的影响日益扩大,世界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展表现出极大关注。
在世界法学家协会和中国组委会的共同努力下,本届大会围绕“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主题,通过大会各项活动和专题讨论,探讨了法治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取得了很多重要共识,获得了中外各方的好评,称为世界法律大会历史上最好的一届大会。本届大会的特色很多,我个人认为其中最主要的有以下四点:
第一是规格高、规模大。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本届大会。国家主席胡锦涛会见了出席大会的部分国家、国际组织和港澳台贵宾;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罗干出席了开幕式并致辞。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陈良宇,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委员周永康也出席了大会部分活动。来自60个国家的近500位外国代表中,有国际贵宾100多位,包括34位首席大法官或院长、4位司法部长、26位大法官或副院长,另有国际机构和组织的主要领导人6位。国内方面,共有约1000名代表参加了大会。这些国内代表均是既精通法学理论或法律实务,又具备一定外语交流能力的优秀人才,基本上代表了各行业、各部门法律人才的最高水平。本届大会共有1500多位代表参加,是世界法律大会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大会。
第二是大会的主题鲜明深刻。这次大会的主题是“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特别突出法治在建立国际和谐社会中的作用。这一主题表达了全球法律工作者的共同关注和共同愿望,反映了当今时代的要求,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共鸣。
第三是专题研讨充分深入。围绕大会主题,本届大会讨论了22个专题。这些专题覆盖法学领域热点,反映了现今司法界所共同关心的问题。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法律、法治与法院”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同时,大会共收到中方论文77篇,外方论文37篇。高质量的论文保证了大会专题研讨的高质量。
第四是成果丰硕。大会通过22个专题的深入研讨,就人权、国际恐怖主义、知识产权保护等专题分别形成决议,达成共识。特别是在闭幕式上通过了具有指导意义的《上海宣言》,充分体现了以法律来维护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宗旨,反映国际法律界对法治与建立国际和谐社会所达成的广泛共识和最新研讨成果。
大会取得了四方面成果,其影响将是深远的,其价值将随着时间流逝而日益显现
应该看到大会的成果是多方面的,影响将是深远的,这些成果的价值,将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日益显现。作为中国组委会的执行主席,就我个人的理解,本届大会至少取得了四方面的成果:
首先,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成为普遍的共识。本届大会以“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为主题,得到了与会代表的广泛认可。正如国家主席胡锦涛5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来华出席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部分国家、国际组织和港澳台代表时所强调的,建设国际和谐社会,符合世界各国人民要和平、谋发展、促合作的共同心愿。世界各国应该共同努力,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和谐社会。罗干同志在开幕式的致辞中,从政治、经济、文化、安全等方面,提出了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应当坚持的原则。这些主张是我国一贯的原则立场和观点,但在“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的主题下加以阐述,并写进《上海宣言》,获得大会的一致通过,说明我国关于构建国际和谐社会的倡议,反映了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和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必将在国际社会产生重大影响。
其次,法律和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得到大会的广泛认可。胡锦涛主席的谈话反映了与会代表的心声。他指出,法治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法治是以和平理性的方式解决社会矛盾的最佳途径。人与人的和睦相处,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国家与国家的和平共处,都需要法治加以规范和维护。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的发展,他还提出了和谐社会首先是一个民主法治的社会的论断,以及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法治在建设国际和谐社会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们应该通过积极的法治建设,使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以及公认的国际关系准则成为国际社会的行为准则。各国应该加强法治领域的交流合作,促进构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国际和谐社会,以不断增进世界各国人民的福祉。与会代表充分肯定了法律和法治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尼日利亚最高法院院长乌瓦斯就认为,只有所有的人都能遵守规则,遵从对每个人都公平的法律,社会才会和谐。
再次,这次世界法律大会达到了让世界进一步了解中国,让中国进一步走向世界的目的。本届大会为我国法律界人士与世界各国杰出的法律人士的交流提供了一次宝贵的机会,扩大了司法交往的平台,这必将有利于扩大我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在立法与司法、法学教育与法学研究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增进相互沟通与理解。在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法治建设的同时,也必将有利于中国更好更多地了解世界法制的发展,借鉴各国法治建设的有益经验与理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进一步推进国家的民主法治建设。
最后,这次大会也将对世界法治的进步起到促进作用。《上海宣言》指出,在世界文明和文化之间开展基于互信和善意的国际合作,是创建和平与正义世界的基石。有效的联合国、国家对国际法准则的恪守、对国际争端的和平解决,是创建和平与正义世界的前提。大会呼吁所有国家忠实尊重和遵守国际法准则,在世界范围内促进法治。大会确认联合国在国际社会中的核心作用,敦促参加9月14日至16日在纽约举行的首脑峰会的世界领袖们,对联合国进行广泛的改革,使该组织得以有效应对未来的挑战。大会对事关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给予了高度的关注,比如讨论国际恐怖主义的法律问题、公共健康危机的法律问题、国际环境、资源和能源法律问题、网络安全和医药技术法律问题等。这些问题的存在都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大挑战。加强对这些法律问题的研讨,不仅有助于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理论和实践的支持,而且也必将有助于深化认识,推动各国有关法律制度的进步和完善。
大会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不仅仅局限于法治建设方面
记者:通过举办本届大会,我们向世界展示了中国法治建设的哪些成就?
答:本届大会向来自世界60多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国际组织的法律界、法学界1500多位代表,立体地、全方位地展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而不仅仅局限于法治建设方面。正如世界法学家协会耶夫道奇莫夫主席所指出的,中国近年来在政治、经济、民主法制等方面取得了令人震惊的巨大成就。
就法治建设而言,通过专题研讨、会见、参观等方式,我们向外国朋友展示了近年来我国在立法、行政、司法、法律监督、法学理论研究和法制宣传等领域取得的巨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现行宪法和4个宪法修正案、200多件现行有效的法律,国务院制定了650多件现行有效的行政法规,地方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制定了7500多件现行有效的地方性法规,民族自治地方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定了600多件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初步形成,在政府和社会公众中弘扬了宪法的精神,极大地提高了宪法作为根本大法的法律地位,全面推进了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历史进程。
同时,必须指出,我国法律界人员素质的提高,也给外国朋友留下深刻印象。在大会专题的研讨现场,很多中方代表可以流利地用外语和外方代表交流、研讨,并能积极参与讨论,提出富有创见的学术考量和实践问题,展示了良好的科研能力和学术功底。正如前南刑事法院刘大群法官所说的,每次回国都能深切感受到国内司法界同仁学术能力和业务水平的提高,较之改革开放前,简直不可同日而语。我们相信,一个自信而又坦诚、开放而又务实的中国法律人才群体,必将在世界法律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会议所确定的“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主题,得到了国内外法律界人士的广泛称赞和普遍认可
记者:这次世界法律大会主题定为“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很容易让人联想到我们国家正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您能否介绍一下选择这一主题的有关考虑?另外,大会是如何充分体现这一主题的?
答:经过与世界法学家协会协商,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主题定为: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致力于探讨法治的深刻内涵及其在建立和谐的国际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和面临的挑战。
法治是人类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重要手段。和谐的社会是法治追求和体现的重要目标。在全球化深入发展背景下,各国相互依存不断加深,共同维护世界和平,促进人类发展,构建国际和谐社会,是世界人民的共同愿望,也是世界发展的历史潮流。在和谐中谋求发展,在共同发展中谋求更加和谐,需要世界各国共同的行动。中国作为一个负责任的、在国际社会发挥着日益重要影响的国家,愿意在努力将本国建设成为和谐社会的同时,为建设和谐的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这一会议主题得到了国内外法律界人士的广泛称赞和普遍认可。加拿大首席大法官麦克拉克林指出,这个主题确定的非常成功,因为法律是整个国际社会的基石,法制是整个人类利益、社会公平和进步的基础。奥地利最高法院院长约翰·雷策祖特则一针见血地指出,法官的工作对构建和谐社会非常重要。
在会议期间,紧密围绕“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这一主题,我们精心安排了法律日、“法律、法治与法院”、反腐败的国际合作、联合国的地位、作用与改革、国际恐怖主义等22个专题讨论、模拟法庭以及发表《上海宣言》等重要活动,与会代表对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的内涵和关系等问题展开广泛研讨,并达成初步共识,发表了具有号召力的共同宣言,向全世界发出了法律界人士“要和平,要和谐,要法治”的理性睿智的声音,这对维护世界和平稳定、促进国际社会和谐发展必将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22个专题集中了当前世界和中国法律领域的前沿课题,充分体现了以法律来维护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宗旨
记者:本次大会的专题讨论吸引了众多媒体的关注,您认为产生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何在?
答:本届大会的22个专题是经过法律界充分研讨提出来的,集中了当前世界和中国法律领域的前沿课题,充分体现了以法律来维护和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目标和宗旨。这些选题意义都非常重大,具有广泛的代表性,这些问题的研讨对于法治的建设和进步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此次大会研讨的专题体现出三个特点:一是充分考虑了与会代表和国际社会对专题的关注度。为了体现专题研讨的高质量和保证本届大会取得成效,这些专题有的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有的是有关学科的热点问题。比如关于联合国改革问题,经过中外学者热烈友好的研讨,大家一致赞同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所发挥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并认为联合国必须进行改革,以提高效率,更多地反映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利益,并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促进人权、制定国际法规等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是选题的广泛性。研讨内容涵盖了法律领域的众多学科以及与法律有关的交叉学科,如民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环境法、网络法、知识产权法、证券法、人权及wto规则等。比如针对近年来世界范围内恐怖事件频频发生的现象,如何有效惩治与防范恐怖主义罪行也成为本届大会研讨的重点专题。中外法律专家关于反恐国际合作与界定恐怖行为标准一致性等方面达成的协议,必将对国际反恐怖主义法律体系的建立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三是研讨会主席和发言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22个专题的发言人大约有110多位,他们当中既有资深法官、检察官、律师和著名法学专家,又有联合国等国际组织的官员、政府官员、新闻记者、经贸专家和非政府组织人士。
中国首席大法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在“法律、法治与法院”专题研讨会上发表了主题演讲,着重介绍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法治建设的主要成就,并通过历史与现实的比较,说明中国法治的巨大进步,受到与会代表的热烈欢迎。
在法律的框架下,合作而非对抗,和解以求共赢,是本次模拟法庭审判的主题和精彩之处
记者:模拟法庭审判也是备受代表瞩目的重要活动,能否请您介绍一下有关的情况?
答:模拟法庭的首席法官为英格兰和威尔士首席大法官沃尔夫勋爵,合议庭由各国大法官和国际法院法官组成。原告、被告代理律师分别由美国、中国和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律师担任。
本届大会模拟法庭审理的是一起跨国环境污染纠纷案件。主要案情是一国利用煤粉发电,导致千里之外的另一国家环境受损,并被起诉到国际法院,其邻国以第三人的身份参与诉讼。其面临的尴尬境地是:若关闭发电厂,则与其签有电力供应合同的邻国要求赔偿;若不关闭,则面临环境受到损害国家的赔偿要求。经过庄严的庭审,在听取了双方和第三人的诉讼意见之后,各位大法官分别发表了裁判建议,最后,本着互谅互让的精神,双方在法庭的主持下达成和解,要求被告尽最大的努力减少污染,而被告则要给予技术和资金的帮助,以各方都满意的方式审结了此案。
此次模拟审判之所以精彩,一方面是因为各位身披本国法袍的大法官展示了沉稳、睿智、平和、谦逊的人格魅力,辅以律师们的机敏善辩,充分体现了诉讼的艺术和技巧,使庭审活动始终不失轻松和幽默;同时,每位大法官发言侧重点的不同,又让代表们更深刻地体会到了不同民族、文化和社会传统对法律的影响,明白了有容乃大、求同存异的重要意义。最后,虽然庭审各方援引了很多国际条约、宣言、判例以及习惯法,以支持各自的主张和理由,但在法律的框架下,合作而非对抗,和解以求共赢,始终是本次模拟庭审的主题。庭审裁决以和解的方式解决纠纷,具有东方特色,是本届大会“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主题的生动体现。
《上海宣言》不仅将对世界法律领域,而且将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记者:本届大会的《上海宣言》已经发表,这个宣言有着怎样的价值?您认为它会对世界法律界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在“法治与国际和谐社会”的主题下,这次世界法律大会发表了《上海宣言》。这个宣言虽然没有约束力,但作为世界法学家协会主办的一个有重要影响的国际会议的成果,作为在各国具有重大影响的法律界人士的共识,宣言中提出的构建国际和谐社会、尊重和遵守国际法准则、推进联合国改革、加强互信和对话、加强反对恐怖主义等领域的合作等意见,不仅将对世界法律领域,而且将在世界政治、经济领域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我们有理由期待这次世界法律大会在推动世界法治进程、通过各国国内法治的进步促进全球法治的发展,并推动世界和平与和谐的进程中发挥历史性的作用。
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在中国举办,是一次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难得机遇
记者:这次世界法律大会在中国举行,您认为它将对中国的法治建设、法治进程产生怎样的影响?
答:为了解决人民群众对司法日益增长的需求与司法功能相对滞后的矛盾,近十年来,中国司法围绕“公正与效率”的目标,遵循司法发展的客观规律,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如进行了审判方式改革,减少审判的职权主义色彩,增加当事人主义的成分,法官居中裁判,实现司法公正;进行了审判组织制度改革,强化合议庭和独任法官的职权,实现审理与判决的统一,改变审与判相分离的现象,解决司法行政化问题,提高司法效率;进行法院内设机构改革,实现立案、审判、执行、监督的分离,通过分权制约,避免审判权力的过分集中,有效防止腐败现象;进行了法官制度改革,建立有中国特色的法官制度,改变法官职业大众化倾向,使法官的职业水平得到较大提高,等等。
在这一改革的形势下,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在中国举办,这是一次中国了解世界、世界了解中国的难得机遇。通过了解世界最新法治发展的动态和形势,有利于我们掌握最新的法律资讯,为司法体制改革提供参照物和理论指引,积极推进中国法制现代化的进程。
具体而言,如“法律、法治与法院”专题从宏观的角度探讨法院在法治建设中的地位、作用,探讨法院与法治的关系,对于我国正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关于“不动产与财产法”的研讨,对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民法典的起草工作,必将起到推动作用;“程序公正与司法资源的合理配置”探讨了程序公正与实体公正、司法资源的内涵以及合理配置的实现途径等内容,突出了司法活动中程序及程序公正的重要性,对于改变我国传统的诉讼观念,树立司法公信力,维护司法权威,都具有重要意义。“司法与传媒”专题是属于探讨司法与外部社会关系的一个方面,对于新闻自由和审判权独立行使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对于完善我国的诉讼监督体系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而关于“非诉讼争议解决:仲裁与调解”的研讨,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探讨替代诉讼的纠纷解决渠道,减少诉讼,促进和谐社会的构建;关于“证券法,股票交易中的违法行为与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等专题研讨,则将对中国加强对证券市场的依法监管起到积极作用;关于“法律与技术:网络安全和医药技术”等专题的研讨,则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新兴技术的发展对法律提出的挑战,以便我们及时应对。
特别是大会以宣言的形式对我国近年来在经济、社会、文化等领域取得的举世瞩目的成就表示赞赏,对我国在民主法治建设和人权保障领域取得的进步和进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认为中国的和平发展,对维护和促进亚洲及世界的和平、稳定、发展与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这无疑为我国法治建设创造了良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我国在世界法律大舞台上发挥更大的作用。
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法治建设在世界法治的大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记者: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作为中国组委会的执行主席,您对成功举办本届大会感触最深的是哪一点?
答:为了成功地主办这次世界法律大会,我国成立的以最高人民法院院长,首席大法官,世界法学家协会名誉主席肖扬为主席的中国组委会,有很多有关部门和地方的领导同志参与组委会的工作。我个人认为,没有参与大会筹备、组织工作的各成员单位和全体工作人员的齐心协力、扎实工作,我们的大会就不会有这么良好的开局、精彩的过程和圆满的结束。在整个大会的筹备和召开过程中,我感受的最深的就是同志们的敬业精神和团结、努力、向上的工作作风。在此,我谨代表中国组委会,对组委会各成员单位的大力支持表示感谢;对各位会议代表的积极参与表示敬意;向大会的所有工作人员和志愿者表示最深切的问候。
当然,在中央外宣办等单位和各新闻媒体的支持和配合下,大会前期筹备工作的宣传报道和“世界法律大会宣传月”活动也开展得有声有色。据我们了解,报名采访大会的中外记者有300多名,采访并发表了大量有关会议情况的报道。在此,我要感谢新闻媒体对第22届世界法律大会的采访报道,并希望大家今后继续关注人民法院的各项工作,关注司法改革。让我们共同期待中国法治建设在世界法治的大舞台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