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记者专栏
mp3游击战 一个产业的

www.xinhuanet.com   2005-08-27 16:59:25  来源:经济观察报

    徐生2000年下半年开始进入mp3行业,他在深圳宝安区龙华镇拥有三家mp3播放器加工厂。但是现在,他决定放弃这一行业另谋出路。

    “就像坐了过山车,辉煌已经不再了。”徐生如此描述4年来自己mp3的生意轨迹。在过去的4个月中,徐生所在的龙华镇有二三十家mp3工厂倒闭。这大概占了当地加工厂的一半。“订单越来越少,价钱越来越低,大家都赚不了钱,很多同行都转去做其他生意了。”徐生说。

    徐和他的龙华镇的同伴们的经历是这个行业的缩影。这个曾经成长最为迅速的赚钱行业似乎正经历着一场噩梦。不过,mp3或许只是中国企业所经历的诸多产业轮回的一部分。从早期的bp机、vcd,到现在的dvd和数码相机,类似的悲剧故事在不断地上演着。

    游击者的战场

    4年之前,还是bp机生产商的徐生正面对bp机市场的衰败。他在市场上买了韩国的mp3机,在他拆开这个看起来神秘的玩意儿之后,他发觉这和他做的bp机的电路复杂程度没什么两样。几乎没有什么犹豫他就转行成为mp3的生产商了。

    这是一个典型的游击者的战场。韩国企业saehan(世韩,1995年从三星分离出来)在1998年推出第一台mp3播放器mpman,2000年mp3开始进入中国市场。与其它随身播放器相比,mp3这种以“主ic+闪存方式”制作的播放器在有着良好音质的同时,还具备了近乎完美的体积和抗震性。最主要的是,由于mp3播放器的特殊性,不用支付专利费,也没有复杂的光、磁、机、电复合生产的要求,技术门槛低,量产容易。而且,在中国,mp3歌曲内容几乎全部以免费的形式供应。

    这给了深圳和东莞对接mp3的绝好机会。这里拥有全国最大的电子元器件市场,一批市场先行者很早就开始做mp3的核心部件闪存和主控芯片的贸易,mp3生产商只需“照单抓药”,另外采购晶振、片感、片阻、耳机等等,加在一起不到20个元器件,然后找到市场上畅销mp3模具生产商提供公模,经过焊接、组装工艺,mp3就可以出厂了。

    “2001年,市场上韩国mp3市价在2000元以上,我们的产品推出就比市场价低一半,迅速打开了市场。”徐生说,在2001年一台mp3最高可以赚200-300块。

    而徐生当年的投入大约是10万块钱,他最大的一个厂是两套打通的三室一厅。

    投资者正是在这个时候蜂拥而入的。仅在2002年前后,华南就涌现出了数百家像徐生的工厂那样的mp3加工厂,集中了中国80%以上的mp3产能。

    游戏规则开始改变了。2002年的时候,徐生们每卖一台mp3还能赚80块到90块,到了2004年,平均只有30-40块钱的利润。“现在利润高过10块就有人抢。”徐生说。

    这让樊文建想到了dvd。这位新科公司的新闻发言人说,一台好的dvd机在国外的零售价大约270美元,而在中国国内,一些杂牌产品也就200-300元一台。dvd在好的时候毛利率能达到30%,但是现在,企业从dvd本身上根本没有什么利润可赚,如果还能赚到钱的话,就是通过一些周边产品增加了一点点利润而已。

    mp3的中小企业主们现在的感受和当年那些dvd厂商或许一样。“10几块钱的利润是无法做mp3的”。深圳天健工业区的一家mp3工厂主说,mp3存在售后服务问题,而绝大部分企业生产的mp3工艺相当粗糙,返修率也就相当高,如果有一次返修,十几块的利润就没有了。

    深圳宝安区的一家mp3工厂主认为,大量以游击战思维进入的投资者把mp3行业做烂了。

    产业轮回宿命

    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上半年以来,集中在深圳、广州和东莞的中小mp3厂家已有200多家倒闭。为什么mp3制造行业躲不过“快速成长,继而快速衰败”的产业轮回宿命?

    一位mp3工厂主表示,大家都是“杂牌”,没有人愿意掏钱做品牌,另外,也没有人愿意投钱做技术研发。按照他的说法,即便是在外观设计上,也是仿造市场上的畅销款式,更多的是同质化的产品,当然就只能比谁的价格低了。

    七喜电脑主管数码产品的副总经理陈舟说,经过几年低价格竞争,mp3市场已经趋于饱和。“目前全国的一二级城市市场,甚至三四级市场的渠道都已经接近饱和,渠道出货量已经开始明显减少。”

    深圳赛格科技园的一家mp3企业的采购经理表示,占mp3成本60%的闪存降价是市场整体低靡的一个重要原因。2004年8月,三星的256m的闪存供货价为150多元,目前只有90多元,现代128闪存在去年年中供应价为70多元,现在只有40多元。在他看来,闪存降价的原因在于,2003年韩国现代开始大规模以低价格进入闪存市场,打破了之前由三星和东芝垄断的市场,一路拉低了闪存供应价。而市场历来是“买涨不买跌”的心态,经销商、消费者都等着mp3进一步降价。

    替代产品的出现也加重了市场对mp3消费的观望。mp4的大量出现,带mp3功能的手机日益成熟,这都挤压了mp3的市场份额,而这些小厂没有力量去做这些较为高端的产品,这也导致一些中小厂家退出这一行业。

    这似乎是过去20年里,中国消费电子行业摆脱不了的宿命。泛德营销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李海龙说,每4-5年就会有一次大的电子产品制造的产业换代的机会,但每一次都是中国的加工企业以产能优势为国外企业拓展市场,只能赚取末端的加工利润。

    “这就造成了一个奇怪的循环怪圈,不断的转产,不断跟在别人后边跑,企业一直长不大。” 上兵伐谋企业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策略总监刘步尘说。

    “中小厂家是行业内的风向仪,他们是行业内最敏感的末稍,”刘步尘说,类似于mp3、vcd这些电子消费产品的核心技术掌握在跨国公司手中,中国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尤其是小企业只能在成本范围里无序地竞争。

    很多人认为,对于这些企业来说,塑造自己的品牌才是出路。刘步尘说:“尽管品牌塑造可以使mp3企业拥有合理的利润,但是核心技术、核心部件缺失的中国消费类电子的命运是令人忧虑的。”

    不过,在光怪陆离的中国市场,从来不乏冒险者。根据业内人士的分析,mp3的消费者大部分是学生,因而市场在9、10月份可能会有所好转。或许不难理解,碟机行业日益艰难的步步高现在开始大规模推广oppo品牌mp3,而以oem为主的纽曼品牌mp3在电视上的广告也是铺天盖地。

    而且,也许我们错看了那些小企业倒闭的含义。

    “那些小企业只是转产,不是倒闭。他们的生产线是组装式生产线,就像民工一样,在这里干不下去了,再到另一个地方干”。生产爱国者mp3的华旗资讯总裁冯军说,这些mp3企业没有产品创新,没有品牌,日子难过,但是由于门槛低,投资小,对他们来讲无所谓,没有损失,他们可以换一个行业继续做。

    这可能也是徐生未来的选择。就像他当年放弃bp机转而投身于mp3那样。不过,现在他说:“我已经不能再熬了。” (记者 张轶骞 周涛 杨阳 深圳、北京报道)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5-8-28 7:15:09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