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地方法规
青海省高级人民法院印发《全国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座谈会交流材料综述(一)》的通知(2)

 

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在法院审理中尚处于起步阶段,几个农业大省受理的案件相对较多。为便于学习、借鉴,介绍以下情况。

山东省植物新品种申请和授权的数量在全国居前列,是品种权人比较集中的省份,随着品种权人自身保护意识的增强,通过法律手段来维护自身权益日渐增多。受理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案件的数量即已超过商标案件的数量,成为该院继之专利、著作权之后的第三大类型的知识产权案件。

一、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在交流材料中提出:

(一)采取及时措施,有效实施证据保全

侵权品种的生产、销售一般是在农村地区,证据难以取得且易于转移、灭失,取证难度大,当事人往往申请法院采取证据保全措施。鉴于知识产权案件的特殊性,济南中院对知识产权案件,立案庭仅负责形式上的立案工作(办理立案手续)及管辖权异议的审理,而立案的审查工作及立案后的其他一切实体和程序工作,包括送达、保全、庭审排期等均由民三庭直接负责。为做好诉前证据保全工作,民三庭专门制定了规章制度,由承办法官负责,书记员配合,在收到立案庭转来的卷宗后立即审查保  全申请是否合法,符合法定条件的立即制作保全裁定书,并保证在48小时以内送达裁定书并采取保全措施。因证据保全的任务急,时间紧,且危险性大,济南中院对此确定了知识产权案件保全及临时强制措施的配警制度。

(二)强化调解,积极促成“双赢”结局

植物新品种纠纷多发生在春、秋两季,这与植物新品种生产、销售的时间性即季节性有关。提起诉讼的既有品种权人,也有利害关系人。利害关系人多为品种权的生产、销售许可单位,持有品种权人的授权书。品种权人授权利害关系人维权打假,同时允许以利害关系人的名义提起诉讼并履行诉讼中的权利和义务。分析其原因,品种权人多为科研单位;其往往具有研发能力,科研水平和生产能力同时具备的品种权人是比较少的。因此对新品种的推广,品种权人往往要借助有生产能力的种子企业。因新品种的研发和生产单位多为不同的主体,生产单位对市场的敏感程度甚至要高于品种权人,导致其作为利害关系人参与诉讼的越来越多。

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以调解、撤诉的结案方式为主。审判实践中,侵犯植物新品种权利的行为多为公开行为,即公开使用权利品种的正式名称生产、销售权利品种,对这种侵权行为,只要证据保全措施得力,取得了侵权产品;被告的侵权事实就可以认定。被告面对清楚的侵权事实,难以狡辩,往往主动承认侵权,与品种权人自行和解,或请求法院调解,由此造成调解、撤诉方式结案的情况较多、实践证明,通过调解,促成双方的合作,既有利于保障植物新品种权利人的合法权益,又有利于规范种子市场,促进农、林业的发展,社会效果极佳。

但少数植物新品种案件为隐蔽的侵权行为,即侵权行为人故意或者无意培育出权利品种,但另取他名,不以权利品种的正式名称对外销售。这种侵权行为,一般难以识破,不经专业的识别是无法作出侵权判定的,而被告往往抵赖、否认侵权,因此多需要进行技术鉴定后方能定性,多采取判决方式结案。

    (三)当事人在证据保全中进行现场指认的问题

根据植物新品种纠纷案件的特点,为保证取证的准确,在一般情况下法院仍应要求当事人到现场指认。为防止矛盾的出现,应首先释明允许当事人到现场的法律依据,并告知妨害民事诉讼的法律后果。如果对方当事人当场提出异议,除非涉及商业和技术秘密,法院一般不予考虑。对涉及商业和技术秘密的,异议人必须对哪些方面涉及秘密作出合理的解释,如果其解释的理由成立,应告知指认的当事人负责保密的义务并当场制作笔录,保全的程序要继续进行。在充分保护品种权人的前提下,对对方的合法权益也要依法兼顾。

(四)关干鉴定问题

    1、鉴定单位的鉴定资质问题。

目前对植物新品种的鉴定,尚无国家规定的标准方法和授权的鉴

定资质单位。法院还是应当从保护权利人合法权益的审判宗旨出发,不能仅仅因为资质问题而不去委托鉴定。只要鉴定单位具备相应的技术检测水平和专业技术人员,采用了科学先进的鉴定方法,其作出的鉴定结论就可以采信.

2、鉴定方式和标准问题。

dna指纹技术、醋酸同工酶电聚焦电泳和蛋白质电泳的方法,是目前我国通用的三种种子鉴定方法。但这三种方法除个别国家认可外,尚不是国际上公认的方法。相对于国际公认的种植方法(dus方法),这三种方式有其快捷、方便,成本低的优势。鉴定方法的选择,既要考虑公正,又要考虑诉讼效率,兼顾诉讼成本。采用上述三种方法进行鉴定是首选的鉴定方法,种植的方法可以作为最终的手段。若一方当事人对采用上述三种方法作出的鉴定结论有异议,且提出了充分的证据反驳,才可以采用种植的方法。即使采用种植的方法,也要对如何进行种植设定相应的标准,以保证从种到收这一长段时间内不出现差错。

(五)销售方是否承担赔偿责任

在植物新品种侵权纠纷中,销售方对产品的来源的合法性有严格审查的义务,销售方应当承担严格责任。这是由种子生产、经营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我国《种子法》对此有专门的规定,因此应当适用特别法。生产方必须严格按照许可证许可生产的品种进行生产,经营方从生产方处购买种子首先要审查生产方的生产许可证,看其生产的种子是否具备生产许可的条件,也就是说经营方必须对种子的来源进行严格的审查。因侵权品种的生产方未经权利人许可,无法取得权利品种的生产许可,其对外销售侵权产品具有明显的违法性,经营方若再购买销售,就具有明显的主观过错,两者的行为已经构成共同侵权,应当承担连带责任。

(六)被告就不提供有关侵权获利的证据,赔偿数额的计算问题 

在被告拒不提供有关侵权获利证据的情况下,完全可以推定原告主张的合理赔偿数额成立。如果被告的生产规模大,并以侵权产品为主要的经济来源,完全可以支持原告主张的全部赔偿数额。

(七)侵权产品如何处理问题

    这个问题主要涉及农民的利益。种子生产企业一般委托农民制种,并按照合同进行回收。若侵权产品仍在田间,按照品种权不延及收获物的原则,应允许种植农民收获。但不能按照种子进行收购,应作粮食收购并加工,以防止其作为种子再流入市场。由此给种田农民造成的差价损失应当由侵权人承担。为维护农民的切身利益,如果品质权人同意,也可以由此根据制种的质量按照种子回购。若侵权人已经回收种子入库,应当依法收缴,并加工为成品粮出售,粮款收归国库。

 

二、河南省郑州市中院

    (一)关于利害关系人的诉权问题

我国《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第39条规定是品种权人或者利害关系人,有权对侵犯植物新品种的行为,提起民事诉讼的具体法律依据,但是面对纷繁的侵权案件而言,则显得过于原则。

  该院在审理中认为利?叵等丝梢院推分秩ㄈ斯餐崞鹎秩ㄖ摺h绻叵等朔舷嘤φ奶跫部梢缘ザ捞崞鹎秩ㄖ摺d壳拔夜忠到缰参镄缕分秩ǖ男砜墒褂檬瞧毡榇嬖诘南窒?. 生产、销售同一新品种,侵权人不需支付任何费用,而被许可人必须支付使用费,那么被许可人的产品成本必然高于侵权者,侵权者的产品在市场上将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侵权案件中经营者往往是更大更直接的受害者,所以必须赋予利害关系人以相应的诉权。

1、利害关系人的范围

利害关系人应当是指品种权实施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

   2、利害关系人可以独立提起诉讼的条件

根据实施许可合同的性质不同,利害关系人主要有以下两种:一是独占许可合同的被许可人。独占被许可人是当然的利害关系人,有权独立地对侵害品种权的行为提起诉讼。二是非独占许可人。非独占许可人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不得单独提起诉讼。但非独占许可人可以在许可合同中与许可人约定对侵权诉讼享有诉权。如果有合同约定,非独占许可人也可以享有单独提起诉讼的权利。如果没有合同或者合同没有明确约定,则被许可人必须先告知权利人或独占许可人,由品种权人或独占许可人提起诉讼。

(二)关于植物新品种权的侵权判定问题

1、品种权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

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的行为是指在品种权的有效期内,行为人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生产、销售、使用其授权品种的行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品种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应当是:①有被侵犯的有效品种权的存在。一项品种只有在其被授予品种权的有效期间内,才受法律保护,在授予品种权前、品种权期限届满后、品种权被宣告无效后或者已经终止后,第三人的使用行为不构成侵权。在品种权有效地域范围内的行为才可能构成侵权。②有利用品种权的行为,如生产、销售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将授权品种的繁殖材料重复使用于生产另一品种的繁殖材料。③未经品种权人的许可。如品种权人对利用其授权品种的一方进行了技术指导,那么这个指导行为实际上就构成了默示许可。④商业目的,即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一定的行为,才可能构成侵权;不以营利为目的,不构成侵权。

2、不构成侵权的抗辩理由

不构成侵权的抗辩理由应当包括以下四种情形:①品种权人的权利限制,即合理使用和强制许可使用。合理使用包括科研特权和农民特权。②品种权终止。③品种权被宣告无效。法院审理侵犯植物新品种权纠纷案件,被告可在答辩期间内向行政主管机关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该植物新品种权无效,因植物新品种权的授予是经过实质审查,法院一般不应中止诉讼。④诉讼时效。应适用《民法通则》关于普通诉讼时效期间和最长时效期间的规定。对于连续实施的侵权行为,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侵权行为发生之日起至权利人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之日止已超过2年的,在该项知识产权受法律保护期间,人民法院应当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侵权损害赔偿额应自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起诉之日起向前推算2年计算,超过2年的侵权损害不予保护。

    实践中当事人常以持有种子管理站颁发的种子生产许可证作为抗辩理由,对于此种抗辩,一般不予采纳。各级种子管理站如果没有审查申请人是否征得品种权人的书面同意,而颁发了种子生产许可证,这种颁发证书的行为并不必然认可其生产授权品种行为的合法性。因为生产品种包括授权品种和非授权品种,根据《种子法》的规定,在申报生产许可证之前,申请人必须确认自己所申报的品种是否授权品种,这种确认行为是一种法定义务,违背了法定义务,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三)关于损害赔偿的原则、计算方法

l、品种权侵权损害赔偿的归责原则和赔偿范围

在品种权侵权损害赔偿没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应适用过错责任原则。同时确定全面赔偿原则为损害赔偿的基本原则,但不适用“惩罚性赔偿”原则。损害赔偿的范围包括直接损失和间接损失。直接损失措对侵权直接造成的品种权使用费等收益减少或丧失的损失、因调查、制止和消除不法侵权行为而支出的合理费用。间接损失是指品种权处于生产、销售、转让等增值状态过程中的预期可得利益的减少或丧失的损失。

2、损害赔偿额的具体计算方法

基于品种权与专利权的相似性,参照专利法的有关计算方法,确定品种权损害赔偿的具体计算方法。①以权利人因被侵权所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的依据。根据品种权人的授权品种因侵权所造成销售量减少的总数乘以授权品种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权利人销售量减少的总数难以确定的,以权利人生产的平均利润与行为人已销售的产品数量乘积作为损害事实。②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作为损害赔偿额的依据,根据该侵权产品在市场上销售总数乘以每单元侵权产品的合理利润所得之积计算。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一般按照侵权人的营业利润计算,对于完全以侵权为业的侵权人,可以按照销售利润计算。③参照许可使用费,根据品种的类别、侵权入侵权的性质和情节、许可使用费的数额、该许可的性质、范围、时间等因素,参照该许可使用费的1至3倍合理确定赔偿数额。④确定法定赔偿额。

专利权是与品种权最相近似的知识产权,在酌定赔偿额上参照专利权赔偿数额的规定,根据受害人所受损害后果(包括财产和非财产)是否严重、侵害行为所致品种权保护对象价值降低程度、侵害出于营利或其他不当目的、主观过错、侵害行为情节恶劣程度、侵权人获利情况、侵权行为的社会影响。双方当事人的经济状况、制止侵权的合理开支、侵权的持续时间等因素在5000元一50万元的范围内综合评定法定赔偿金.

(四)关于申请植物新品种权中的完成育种问题

植物新品种的育种是在选取一近似的品种,结合选取的其他品种运用现代生物技术,经过“代”的繁育和试种,进而培育出具备区别于现有品种,具有特异性、一致性和稳定性的品种;品种培育往往需大田种植,这一特点导致新品种的繁殖材料易于窃取;品种培育的地理环境的特殊要求往往是在海南、甘肃等少有的几个地区,这又为繁殖材料的泄密提供了便利;而直接运用繁殖材料进行培育时往往速度会有所提高,因此,在判定谁为完成育种的单位和个人时,应由主张者提交其从品种(系)的选育到成形的全程培育书面记录或者共同参与培育的记录,无记录或者无受让证明的单位和个人不是完成育种的单位和个人.

(五)关于证据保全的问题

    在以侵权人因侵权所获得的利益或被侵权人所受到的损失作为损害赔偿额的依据时,能否查证侵权人侵权销售的数量直接关系到权利人赔偿请求的实现。

在采取保全措施时,一是从仓库入手,直接到仓库清点库存被控侵权产品;二是控制被告的财务帐册、入库单、销售发票,由于目前种业公司管理相对规范,财务帐册、入库单、销售发票等资料比较齐全,能够比较完整地反映其销售量。三、通过铁路部门调取货运单据和附随的植物检疫证等证据,证实其调入的种子量。

许多侵权者为了逃避责任,采用散装种子销售,销售凭证、账目、货运单据均不体现侵权品种名称,或者干脆变换名称出售,既是掌握了这些证据,也无法确定是否为被控侵权品种时,可以考虑举证责任分配问题,即由被告举证证明其购进的或销售的品种名称。否则,法院可以调取的销售量作为全部侵权产品的销售量来计算损害赔偿额。

 

甘肃省高级法院在此类案件中认为:

(一)     品种权的保护范围难以确定

在植物新品种权保护公告中,有的将自交系(亲本)作为保护对象,有的将杂交系作为保护对象.同时列明了保护对象的性状特征。根据《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其第六条规定的实质意义在于对杂交系品种权的保护,实际上也是对亲本(自交系、繁殖材料)的保护,所以,无论保护公告中是否将一品种的亲本列为保护对象,对亲本都要作为繁殖材料加以保护。

(二)     对农户责任的认定问题

鉴于目前公司委托农户种植时,多将亲本的名称以自编的代号代替的情况,对农户责任的认定,一定要严格以主观过错作为认定侵权事实的必要要讲,对植种农户主观上不知亲本为侵权产品的,不能认定其与制种公司构成共同侵权。

(三)证据保全和侵权产品的处理

在相关规定尚不明确的现阶段,在证据保全和侵权产品的处理方面要针对具体情况区别对待。对于被诉侵权人对侵权品种无异议,且处于生长期、铲除后尚来得及补种其他作物不至于造成更大损失的,可判决侵权行为人铲除侵权品种;对于侵权品种尚难以从外观性状准确判断或已作出准确判断但如判决铲除再行补种已误农时难以补种其他作物的,可对被诉侵权品种的种植区域确定地址,在当地村民委员会、原被告双万共同参加的情况下,以现场勘验笔录、摄像、录像等方式固定证据,待收获后再行收集证据或处理侵权产品;对于已收获的侵权产品可借鉴种子行政管理部门的一些处理方法促成调解。由权利人以商品粮或略高于商品粮的价格回收。如调解不能促成权利人回收侵权产品的,可判决将侵权产品交由粮食收购部门收购,由侵权人赔偿损失。在粮食部门收购前,对侵权产品一定要采取保全措施.收购后要监督侵权产品混入商品粮,防上其流入种子市场。

(四)侵权认定难度大

   由于农业生产必须在一个开放的环境下进行,使得植物新品种及其繁殖材料很容易散失。实践中,普遍存在以下行为:(1)用预留的自交系作为亲本受保护品种。(2)截留委托育种的亲本自己再生产或转售谋利。(3)高价套购。个别不法商贩为了谋取高额利差,从拥有亲本的公司或农户手中高价套购畅销品种的亲本,将其用于转售或生产。(4)超面积、超区域生产。有些种子生产企业在品种权人授权的面积外,擅自扩大种植面积,将增收的部分出售谋利,也有的超出授权的地域范围、另择地域私自生产。此种行为产生了违约和侵权的竞合。(5)假冒享有品种权的种子。种子销售者实际并不拥有授权品种,通过假冒授权品种的商标、包装、装潢销售假种子,实际上是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行为和侵犯品种权行为的竞合。

    从法律意义上讲,上述行为符合侵权行为的构成要件。从证据角度讲,前述行为的发生具有分散性、隐藏性的特点,对于侵权产品的来源,实际上很难查清,给当事人取证和人民法院认证带来相当大的困难,这也是撤诉率高的原因之一。

(五)   确定适格的诉讼主体难度较大

持有农业部植物新品种审批机构颁发的品种权证书的人,是当然的品种权人,其有权提起诉讼。但在合作育种、委托育种、品种权转让(包括普通许可、排他许可、独占许可)的情况下,可能导致权利主体的多元化。给确定享有原告诉权的利害关系人带来困难。这是侵犯植物新品种案件中难以确定利害关系人造成撤诉率高的原因之一。能否参照《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宙理商标民事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

的解释》来确定利害关系人,由于最高人民法院无相关规定,且植物新品种权与注册商标专用权是不同性质的知识产权;所以目前实践中尚不能逾越此界限。

                     (归纳、整理、打字:罗霞)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2005-3-10 21:54:46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