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人类社会的生产与生活每时每刻都在发生着“新”的变化。新的生产与生活手段产权的的生产与生活内容;新的生产与生活方式;新的生产与生活过程。从总体上说,这一切“新”的因素带给人们更多的是充实与方便。然而与此同时,新的困扰与麻烦也开始了毫不留情的展现。传统的思想与思维方式受到了冲击,传统的生产与生活关系遇到了存续的困难。更严重的是,计算机的应用带来的一系列前所未有的社会现象使得人们心中原有的权利、义务、责任的构想发生的剧烈的错位与倾斜。在众多的问题面前,人们感到了无比的茫然。 自17世纪中期以来,法律这种特殊的社会因素就承担起了为人们解决困扰与麻烦的艰巨创造使命。在20世纪的今天,当人们被计算机“问题”搞得无所适从时,法律也就顺理成章地走上了这个新的历史舞台。于是,“计算机法”诞生了。 1991年下半年,在国家青年社会科学基金的资助下,我们选定了“计算机软件与集成电路的法律保护”这样一个课题。目的就在于:通过对近年来各国在计算机领域遇到的法律问题的分析与研究,为中国计算机法的发展提出一些有价值的借鉴与参考建议。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我们从国内和国外收集了大量的学术与司法实践方面的资料,对有关问题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研究,最终形成了这部著作--《计算机法》。 本课题由唐广良主持,最终成果由唐广良、董炳和、刘广三分别撰写,由唐广良统一修改定稿而成。全书计292千字,共分为十二章,其中绪论部分、第六、七、八、九及十一章由唐广良撰写;第一、二、三、四、五章由董炳和撰写;第十章由唐广良与董炳和共同撰写;第十二章由刘广三撰写。 在本课题研究及著作撰写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著名知识产权法学家郑成思教授、国家版权局的周林先生、对外经济贸易部国际司的张丽萍小姐、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的金渝林先生、海军航空工程学院的周绍磊先生以及其他一些专家、学者及国家工作人员的大力支持;北京大学法律系研究生张向军为计算机犯罪部分的撰写提供了许多资料。在此一并表示我们真诚的谢意。知识产权法学家郑成思教授、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社长郑文林先生、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综合编辑室的蔡彬先生及其同事都为本书的出版付出了大量心血。没有他们,本书即无法与读者见面。 总的来看,计算机在中国尚属全新的法律部门和法学领域,还有待更多的专家与学者进行进一步深入、细致的研究与探讨。就让我们将这本书作为一块能够引来美玉的红砖而抛出去吧! 特别说明:本书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3年11月出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