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日本环境厅的资料说,环境激素最早的危害是在60-70年代发现的。这就是30年代开发的合成雌激素(des,已烯雌酚)作为药物被用于防止流产,但是过多的使用量使女性生殖器发生迟发性癌症。
90年代以来,欧美国家的许多调查研究都报告,在世界各地发现的野生动物的生殖行为异常和生殖器异常是ddt等具有类似雌激素作用的环境污染物质所致。美国学者经过实验确认,实验器具溶出的壬酚就有类似微弱雌激素的作用,它促进了癌细胞的增殖。
除了类似雌激素的作用外,最近又发现了阻碍雄激素作用的物质以及扰乱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等其它种类的激素物质。例如,聚氯联苯(pcb)等二恶英物质等对甲状腺激素的扰乱作用等。
1998年6月,日本科学家成立了环境激素学会,正式名称为日本扰乱内分泌化学物质学会,宗旨是就环境激素对生态系统及人的健康产生的影响及其对策进行科学的研究。日本环境厅从1998年开始执行speed98环境激素战略计划,确定了当前对这个问题的处理方针,主要内容是对环境激素的污染情况进行调查,解析环境激素产生危害的机制、开发试验方法和检查方法等。
speed98计划确定的7项重点是:1、在细胞水平上或通过动物实验解析环境激素起作用的机制;2、解析环境激素在胎儿期产生的影响;3、开发测量对野生动物的影响的生物标志;4、开发测量对人体产生影响的生物标志;5、解析环境激素的复合影响;6、解析植物雌激素的作用;7、开发恢复和改善被污染环境的技术等。
此外,开发对环境激素的试验方法和检查方法也是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的课题。这些方法主要包括:1、使用结构活性相关系统的解析技术;2、通过细胞试验判定扰乱内分泌作用的筛选法技术;3、通过动物试验判定扰乱内分泌作用的筛选法技术;4、把握化学产品对多代产生影响的试验方法;5、简易测定环境激素污染程度的方法;6、高感度分析环境激素的检测技术等等。
日本目前采取的环境激素对策除了停止生产或减少使用含有扰乱内分泌作用的化学物质外,主要是采取各种技术手段分解和消除环境激素。企业、大学和国立科研机关目前正在研究开发的方法主要有:高温溶融法、光催化剂法、光化学分解法、超临界流体法、微生物分解法、机械化学法、电解法……。不过,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而且都不很成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