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系我们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已有成就 | 法律法规 | 审判机构 | 政策精神 | 审判信息 | 案例分析 | 文书精选 | 法官论坛 | 学术讨论 | 行政执法 | 诉讼讲座
      专家专栏 | 记者专栏 | 来稿选登 | 协会动态 | 网友论坛 | 国际条约 | 域外法制 | 环球科技 | 读者来信 | 对外交流 | 各地法院
      照片选登 | 问题解答 | 随      笔 | 书       讯 | 站点地图 | 中文繁体 | english   | 在线投诉 | 我要在线投诉
 
您的位置:首页 - 问题解答
对金先生来信的答复


金先生:

您好!来信收到。所述“接触加相似”等最早来源于美国法官审判著作权侵权案的经验。只要被告接触过原告的作品,被告的作品又与原告的作品相比较,两者相似,就可以被判定为侵权。这种经验是不断发展的,以后美国法官又提出了“抽象法”,将软件分为几个层次,再相比较。我国法官也借鉴上述经验运用在我国软件侵权案件中。当然实践中十分复杂,特别是软件本身也越来越复杂,不能生搬硬套。介绍上述观点的著作不少,《人民法院出版社》出版的《知识产权诉讼教程》就介绍了此种认定方法。如要买书,你可以与《人民法院出版社》联系。
 
祝好!
志培

文章出处:
本网发布时间:1999-12-13
[推荐朋友] [关闭窗口]  [回到顶部]
 

 

 

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镜像